晚报内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给教科书纠错,他曾状告人教社,16年打 [复制链接]

1#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nb.ifeng.com/a/20190603/7484288_0.shtml

这段时间,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广大网友的深挖,更多的问题被暴露出来,最离谱的是,小学教辅书中出现侵华日军背老太的图片,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张图竟然被解释为是雷锋做好事,还有一位知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被指少儿不宜......

教育无小事,教育路上需要较真的人来为我们祖国的花朵保驾护航!

因状告人教社而闻名全国

“问题教材”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一个叫彭帮怀的语文老师闯入了大家的视线,对于这个名字,河南的网友应该有所耳闻,因为早在九年前,彭帮怀就因指出语文教科书中大大小小37处差错,并且挑战出版社权威而闻名全国,又凭一己之力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

后来,人教社公开道歉,还给彭帮怀写了一封亲笔信,多家权威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还上了《央视新闻》,人教社专门派了几名工作人员接他去北京人教社总部,在经过反复道歉,解释原因之后,承诺以后会改进,不再犯类似错误。

这样的道歉并没有让彭帮怀满意,他依然坚持继续状告人教社。

当时舆论一片哗然,有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骂彭帮怀太无聊,认为他做这件事毫无意义。

在被骂的时候,他这样说道:

全国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有上亿人,有很多省份使用人教社教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哪本书像教材一样,要反复阅读,重复使用,最好是零差错,更不能出现低级错误,如此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我这辈子跟教材算是杠上了!

因为这种坚持不懈较真的精神,大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纠错老师”。

纠错路上困难重重

在给教科书纠错的路上,彭帮怀是孤独的,或许,当时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奇葩”的存在,但现在看来,他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一开始,在为中小学教材纠错的时候,彭帮怀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过是教育界和知识界的事,他写信到相关部门反映,然后知错就改就可以了,又不涉及什么恩怨情仇,可后来他才明白,还是自己太天真。

有一次,他在一本教材上发现了大小68处错误,立马就写信给出版社,谁曾想,一直没有回音,最后只好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还显得很不耐烦,觉得他太多事,并且直接告知彭帮怀,他指出的错误并不是真正的错误,只是认知不同而已。

这件事让他很生气,一气之下就给教育部又写了一封信,这次很快得到了回复,教育部的回复是,告知他教材是否存在错误需要有教材审定机构进行鉴定,他们已经转交,反映者也可自己去出版单位单位反映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自己根本就找不到权威的鉴定机构,彭帮怀为何要那么执着,起诉人教社就是因为他反映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因为没有找到相关机构进行鉴定,起诉的路就变得异常艰难。

从年到现在,彭帮怀为了纠正中小学语文教材上的错误,连续打了20多场官司,但是没有一次胜诉,他感慨道:“证据摆了一大摞,但官司就是赢不了!”

当时《羊城晚报》记者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一直权威的教材为何会出现低级错误?

彭帮怀说,年之前的教材是没有这种低级错误发生的,年之后教材的版本多了,错误也就跟着多了起来,人教社这种权威的机构编写的教材出现那么低级的错误,让人惊讶的同时又有些失望。

他当时就特别提到,编者一定要有责任心,这不仅仅是出版社内部问责就能解决的,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问责才有效。

彭帮怀当时指出的错误一般都是常识性的错误,出来错别字和病句之外,还有就是标点符号错误的问题,作为教科书的使用者,他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故将出人教社社告上了法庭。

对于这样的错误,大众没有那么敏感,再加之当年网络社交平台也没有那么多,很多人在短暂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