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羊城晚报《惠州文脉》4月15日版面图
夜雨剪春韭
□戚思翠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几场春雨后,吾家“空中菜园”里的韭菜迅速生长。目睹着积蓄了一冬的力量,争先恐后从土里钻出的韭菜苗,那股充满对生命渴望与独白的绿意,不禁想起苏轼之诗句。韭菜是一种颇有春天韵味的植物,尖尖的芽,像清明刚萌发的绿茶,嫩到能掐出汁水来。所以,这位美食大咖认为,只有尝到头刀韭菜,才会觉得春天真的到来了。
韭菜的“韭”字极形象,《说文解字》:“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平整的菜畦,英气逼人的韭菜,景观也够蔚然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这样描述韭:“丛生丰本,长叶青翠”“剪而复生,久而不乏”。韭菜又名壮阳草,味辛性温,有温中行气、散血解毒之功效,可治疗吐衄便血、痔漏脱肛,跌扑损伤等症。韭菜实是药食同源之佳蔬。
忽想起了有一种兰花叫“韭菜兰”,说明韭菜大有兰的韵致。但兰花过雅,不食人间烟火,韭菜却质朴有用,从不高傲。立春之时,在韭菜宿根上喂几把草木灰,不几日就吐出泡泡一样的芽,给人惊喜。一夜春雨,叶片蹿起寸把高,绿莹莹,齐刷刷,像梳子梳过一般。韭菜用耀目的新绿,撕破早春的凋败,呈现一派生机。
韭菜被誉为“春季第一菜”,春天的第一剪春韭,其鲜无比也。韭菜不光搭上春天头班车,且家史悠远深长。《诗·豳风·七月》云:“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其意是:二月(指农历)食物从冰窖里取出,用韭菜和羔羊祭献祖先。《礼记》记载:“庶人春荐韭以卵”。是说,春天老百姓用韭菜代替鸡蛋来作为祭品。而《诗经》为种植物“歌咏言”,其中光蔬菜就有蕨、薇、荠、菲、葑等20多种,唯韭菜担当祭祀重任,可见其地位之尊贵。
苏北老家人都爱吃韭菜。在乡村,家家户户都有一畦韭菜地,而且都是那种清香扑鼻的土韭菜。还记得两首韭菜谣:“韭菜韭菜就是怪,见到粪水把头摆,咕噜咕噜喝个饱,呼啦呼啦长得快。”“三月韭,绿油油;叶叶肥,人人瞅;唱春光,喜心头。”春回日暖,经历了一个寒冬的养精蓄锐的韭菜“摇身一变”,亭亭玉立起来。那整齐的叶子,一丛丛,水嫩嫩,绿油油,实在是可爱至极。
在春雨霏霏的日子里,为给一家人改善伙食,母亲会割上“头刀韭”,细细切碎,放入适量剁碎的猪油渣、盐、姜末、虾皮等,做成美味可口的馅。父亲会大方地拿出两斤小麦面,亲自擀面做韭菜饼。然后,招呼我们围坐一起,人人动手,包韭菜饼,用棉籽油炸吃。等热气腾腾、金黄灿烂、喷香嘣脆的韭菜饼一出锅,全家人便尝到了春天最美的味道。细嚼慢品,回味无穷。吃上一次,会想一年。还有那个韭菜炒蚬肉。河蚬,壳棕黄褐色,水烫后剥出蚬肉色白如玉,与韭菜炒,绝配。那个鲜美,让人永生难忘。
记得那时,韭菜炒鸡蛋可是招待客人的一道主菜。有客自远方来,母亲拿把小镰刀,到门口菜田的“韭菜墩”子上,割来大把青翠欲滴的韭菜,择洗干净,切成寸段。再自鸡窝里摸出几个热乎乎的草鸡蛋,磕碎备用。不一会,一碗金黄碧绿的韭菜鸡蛋炒好,满屋子浓香久久,明艳悦目又鲜香诱人,使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而在平时,家里只炒纯韭菜或加点辣椒丝,餐桌上有了“韭菜咸+青菜汤”(戏称“十个菜”),便能大饱口福,饱腹一顿。碧绿的韭菜,大花碗装着,是清贫日子最好的点睛。
但每年清明节,母亲无论如何都会炒韭菜螺肉。地里割的春韭鲜香柔嫩,河里摸的螺肉丰腴鲜美。这不仅是乡下人的时令菜,在母亲眼里,吃了清明的韭菜螺肉,小孩的眼睛就能亮亮的。在我结婚生子后,每至清明,我也学母亲的样子,去菜市场买回螺肉与韭菜,炒这道菜给孩子吃,百吃不厌。母爱,就在这一蔬一镬里,源远流长。
韭菜颇有君子风范,可与之同炒的食材较多,既可是肉类、蛋类,亦可是海鲜、河鲜和豆制品等。韭菜不夺它味,益增其鲜。做汤撒上韭菜末后,鲜香扑鼻,胜过人工生产的鸡精味素。而韭菜作馅的面点大受欢迎,让人垂涎欲滴,百吃不腻。韭菜从不娇生惯养,皮实得很呢。只要种下一次,就可以长了割,割了长,如此生生不息。“韭菜”寓意“久菜”,故乡村菜园里,总少不了它。种下一垄韭菜,烟火日子有长久收获,是多么的美好啊。
“头刀韭,谢花藕,新娶媳妇,黄瓜纽”,很多地方,包括我们苏北盐城乡人称它们为“四鲜”。如今,菜场里韭菜都来自大棚,养尊处优,体态肥壮。这种韭菜入锅全都是水,压根吃不出韭菜特有辛鲜香味。甚是怀念老家菜园里种的土韭菜,身细叶窄,根部紫红,宛若一抹胎记,怎么都忘不掉!哦,在老家乡下,还有一句俗语“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常常被用来调侃某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其实,从外表观,韭菜和麦苗真的长得很相似。不仅颜色像,叶儿像,就连旺盛的长势都很像呢。对于不熟悉它们的人而言,识别上有误差是情有可原的。
关于韭菜的琐碎记忆,情深意切,温馨恬淡,诱惑乡愁,撩拨味蕾。在春季这样安逸的日子里,作为一介煮妇,也做一顿韭菜水饺吧,岁月的味道便自心头逶迤而来,暖意融融,亦不失为在平凡的日子里调制出一种生活的美好。如“韭”——“久”,让一家人的爱意温情,长长久久……同时,体验一下“夜雨剪春韭”的随意和闲适。
紫砂壶
□夏杨
泡一壶闲适
坐下来
在这个城市丛林中
静静地想望
那一刻的心情
刚刚萌动
被紫砂里的水孕育着
关上门,打开窗
忘记这个世界
茶水不用流出来
馨香就已漫过心头
花开时不纠结于凋零
蜂飞过来打不破宁静
外面的都市燃烧着欲望
向前奔走的人没有方向
眼睛里的天际线被夕阳点燃
这一刻我只属于我自己
人们追寻中的那个天国
并非我们奔跑就能抵达
在你烦乱的心头滑过的
就有人类最美好的向往
风也温柔了许多
□张军霞
同事小莫的男友去外地培训,要过三个月才能回来。一天晚上,我们几位同事一起吃饭,小莫忽然举着手机一动也不动,满脸都是喜悦,我们凑过去一看:只见她的手机屏幕上满满都是烟花绽放的镜头,浪漫又美丽。
小莫说,男友下班路过一家店铺,正巧人家开业周年店庆,听到店员说过一会儿要放烟花,他就一直等在那里,足足等了半个小时,只为把放烟花的现场直播给电话这一头的小莫。小莫说:“你们看,现场有些嘈杂,视频的效果也不是太清晰,但他一心想把身边美好的事物分享给我,这让我觉得自己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所以格外感动……”
邻居家的大男孩小王,最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薪水不低,就是经常需要加班,还需要不断学习业务给自己充电。有一天晚上,他9点多才下班,还没顾得上吃饭,一个人饥肠辘辘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心情一度有些沮丧。快走到小区门口时,他遇到了那只常年在小区里跑来跑去的大肥猫,它应该是有主人的,只是比较贪玩,因为它全身上下都干干净净的,没有一般流浪猫的那种邋遢。
不知怎么的,那只肥猫主动向小王跑过来,反复用脑袋蹭他的裤腿,他蹲下身子时,它又一动不动让他抚摸自己,然后还跟在他的后面,一路陪伴走到单元门口,这才“喵喵”叫了几声转身跑掉了。小王忽然就觉得这个加班的夜晚是那么美好,他把肥猫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说自己被它治愈了,回到家吃了一大碗面条,还很愉快地把当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
有一天晚上吃饭时,我在餐桌上跟家人聊天时,无意中说起最近开销太大了,银行卡上几乎没钱了,偏偏这个月的工资迟了好几天还不发,我真是快要穷死了。
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发现枕头边多了一个纸盒子,打开一看,原来女儿挑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饼干和糖果装在里面,而在一大堆零食的最下面,还放着她自己的小钱包。我平时有个习惯,家里卖旧报纸之类得来的钱,全都交给女儿,等到我们一起出去逛街时,遇到特别喜欢的小东西,她可以在跟我商量之后,用自己的钱去买,这也是为了培养她从小有一点理财习惯。所以,这个小钱包对她来说特别宝贵,平时都藏在自己的小帐篷里,没想到这次舍得全都拿给我,这个才满7岁的小女孩,还专门写了一张纸条:“妈妈我爱你,钱全都给你。”我不由哈哈笑起来,笑完了又觉得眼睛有些湿润了,有个小棉袄的感觉原来就是这么暖。
朋友圈里有位记者朋友,他是个摄影迷,我几乎每天看他晒照片,因为他的镜头捕捉的都是别人容易忽略的美好。他的工作在异地,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很有限。那天,我看他晒出了一张照片,一位年迈的老伯提着水桶正在上台阶,他转过头看镜头时,嘴张得大大的,满脸都写着高兴,沿着台阶看过去是一扇老式的木门,门里站着一位扎着蓝色围裙、扎着红色套袖的阿姨,同样年迈的她,正举着双手做出欢呼的动作,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
这位记者朋友说,他回家前没有告诉家人,这是他到家后拍下的第一张父母同框的照片,他们看到突然出现的儿子,只顾着笑,高兴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一段放烟花的视频,一只偶然出现的猫,一份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心,一张父母开心的照片,都是些日常生活中很琐碎的小事,但每一件事都那么暖人,我喜欢把它们收藏起来,每当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再回去翻翻这些收藏,心情总会顿时好很多,就算当时有风吹过,我也觉得连那风便也温柔了许多……
潼湖赋
□陈雪
惠州重镇,明珠潼湖;岭南沃土,鱼米之乡。东屏惠河,南望璀璨之深港;西连莞穗,北枕浩渺之东江。承东启西,衔引四区县之通衢;襟南接北,坐拥三地市之域央。煌煌史迹,郁郁文昌。先秦启化,远古开祥。贝丘遗址兮,传先民陶唐之击壤①;宋窑陈迹兮,闪古人制瓷之火光②。赤岗、黄屋之古村建筑兮,肇建于明宗,瓜瓞延绵,富庶辉煌。敦伦、南嵩之百年书室兮,兴起于清造,文脉昌盛,源远流长。夫乡英才,黎光焕秋延文脉③;农运先驱,卓如夜读传星光④。东纵抗日,擎旗赴难浩然者;同仇敌忾,铁血丹心卜船庄⑤;乃有碌鹅美食,红团特产,倚会节习俗而成非遗⑥,随文旅兴起客引四方。
壮哉!悠悠古镇,灿灿名城;除旧布新,容焕新装。时代赐新区机遇,改革促明珠生光。昔曾戍旅,军民携手垦荒造田,沼泽滩涂兮变粮仓;今有新区,党群同心筑巢引凤,高新园区兮谱新章。凝心聚力随岁月之崛起,顺势而为抟风云之跌宕。荒野耸高楼兮,看古镇流光溢彩;青山衬绿水兮,品乡韵醇醪陈酿。花果青山,嵯峨玲珑,瑰姿艳逸,揽广袤之青翠;观洞碧水,绿带缠腰,尺树寸泓,拥银滩之苍茫。至若潼湖湿地,得天独厚,宛如鹅城心肺,春日可见白鹭飞临戏水,秋来则有大雁高歌引吭。
智哉,潼湖!科兴与时,宜居宜业;美哉,潼湖!田园旖旎,草木芬芳。雄姿美景,逸态天成;古风遗韵,相得益彰。歌曰:乡村振兴旺百业兮,生机四溢;绿色生态智慧区兮,美名远扬。时泰政通恰好扬帆起航兮,征程筑梦正当跃马驰疆!
注:
①陶唐指《击壤歌》,陆游《示儿子》诗:“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
②指黄屋村矮围岭东南坡南宋时期烧制瓷器的窑址;
③黄卓如,东江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惠阳农运先驱;
④杨黎光、黄焕秋,前者为清代举人,后者曾任中山大学校长;
⑤卜船村,抗日战争东纵活动地,革命老区;
⑥潼湖会节,当地民俗非遗文化。
湾区上空金雀飞(一)
□白雪
引子
年12月14日上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能作为代表参加盛会,实属文艺工作者的极大荣耀。
这些代表中,有一位来自广东省小小说作家的代表,他是广东省和惠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申平。
申平出席北京盛会,是广东小小说史上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广东小小说作家们为之欢欣鼓舞,申平也是惠州有史以来参加如此高规格文学艺术工作会议的第一位作家,为惠民之州增添了光彩。
小小说虽小,却能闯出大世界,这在惠州已是不争的事实。惠州小小说学会自年成立至今,会员从20余人已发展到多人,如今已有6位国家级会员,其中五位是凭借写小小说成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惠州小小说学会所在地惠城区,年12月被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小小说之乡”称号;惠州小小说大课堂,年4月被中国作家协会确定为“全国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先后有申平、夏阳、雪弟、肖建国等四人获得小小说领域最高奖——“金麻雀奖”。惠州小小说在领头人申平的带动下发展壮大,并向周边城市辐射。年7月,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宣告成立,之后佛山、东莞、深圳、广州、潮州、中山、梅州、河源也相继成立了小小说学会。会员的作品天女散花般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并入选多种选刊、名刊。在众多征文大赛上斩金夺银,成为全国小小说界的标杆,威风八方。
广东省和惠州市小小说学会还积极与港澳地区小小说作家联合,广泛开展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小小说迅速崛起。如今,“惠州小小说现象”已经引发国内小小说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