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http://baidianfeng.39.net/年4月底,市二中原副校长李起龙被发现心脏房颤很厉害,医生说随时可能有意外。他心里陡然冒出一个念头——写回忆录。
从医院回来后,当时已81岁高龄的李起龙立马拾起纸笔,将亲历过的沧桑起伏一一化为文字,几次落笔两三行,泪水就已经打湿了稿纸。
李起龙近照记者黄欣雨摄
这一过程只持续了三个月时间,回忆录就完成了,起名为《奋斗的接力》,从祖父辈的艰苦奋斗故事说起,讲述三代人奋斗精神的传承。厚厚一叠写满字迹的稿纸,光笔芯就用了60多支,“得争分夺秒地写啊,就怕自己来不及了。”
李起龙所著《奋斗的接力》记者黄欣雨摄
近日,记者见到了老人,今年84岁的他身体健朗,腰杆笔直,足见当年讲台风范。
父辈
不舍昼夜,一天掰做几天用
“父亲十二岁那年去他祖父家借一斤盐,祖母怕他还不起,只用酒盏装了不足一两。后来他租种湖田,三更睡五更起,终于将荒地种出了大丰收。”借着一盏茶的氤氲,李起龙向记者聊起他的父亲李谷生,他心目中最合格的农民。
李谷生,年出生于湘潭县龙华乡。父亲前半生的故事,是李起龙夏夜纳凉或是冬夜围炉烤火时听他说的。“他讲了太多遍,有时我都能猜到他要说什么,就抢先说出他要讲的。”
在收割稻子的农忙季节,李谷生屁股上曾长过一个鸡蛋大小的疮疖。起初,他并未在意,但是疮疖越长越大,到了半夜钻心地痛,整夜睡不着觉。“有天起床时,没注意到屁股硌到床沿上,把脓包弄穿了,那一下把父亲痛得差点晕过去了,脓血顺着裤脚一直流到地上,把我母亲吓得哭了。”
李起龙回忆道,母亲强摁着父亲卧床休息,祖父也嘱咐他休息几天,父亲却只休息了半天,稍微好点就立刻下田去了,“他哪里放得下啊,稍一松劲,就可能少做许多事。”
现在提起父亲,李起龙脑海里满是他疮疖流血仍然在田地里耕作的身影,“真的是不舍昼夜,一天掰做几天用。”
这样的例子,李起龙可以一口气说很多个,因为这就是父亲的日常生活,“奋斗”也是李谷生白手起家到发家致富的首要因素。年时,除种田外,李谷生还办起了蒸酒、熬糖、打豆腐等副业,家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大作户。
吾辈
几次读不成书,贴上父亲的救命钱
祖辈、父辈辛苦一生奋斗的成果,在日本全面侵华后,被付之一炬,李起龙的少年时期,几次差点没有书读。
第一次是在李起龙念完高小后,同村比他年纪低的孩子都已读中学去了,他只能天天帮着土改工作队队员写标语,“看着他们,内心羡慕极了,又很着急。”家里当时穷得连吃饭的钱都是个问题,没有钱读书,他忍了又忍,终于有一次趁着父亲高兴,斗胆说了出来,当时他已停学一年半了。
父亲叹息了一声:“我是讨米都想让你去读书的啊!”边说着,辛酸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吃足了“光眼瞎子亏”的父亲,对李起龙读书的事其实看得很重。
后来,家里通过变卖家什,东拼西凑,甚至贴上了父亲的救命钱,最终硬是将他培养成了村里少有的大学生。“所有家具,连同母亲的嫁妆什柜也变卖了,这是我已故外公外婆情感的承载物,为此,母亲还暗暗哭过。”
为了省钱,从上高中到大学,李起龙每学期往返学校都是步行。“有次想抄近路,从通向攸县县城的古商贾小道走,几乎没有人烟。”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李起龙,在灌木丛生的密林中艰难行走,几乎只能是钻行,身体裸露的部分被茅叶、荆棘划出很多血痕。“后来在茶亭小憩时,听闻山中有虎,真是万幸自己平安过来了。”
李起龙从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株洲市二中任教,从一名普通生物教师到任职副校长,一辈子勤勤恳恳,苦尽甘来,耕耘属于他的一方“土地”。
“看书,那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李起龙,每天也常拿本书,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读。他最爱看毛泽东的作品,不管是诗歌、文集还是延伸的影视作品,“对从黑暗社会走出来的人来说,这些是不可割舍的情怀。”
传承
奋斗精神的延续
有什么品质或者精神,是你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又传给了下一辈?同一个问题,记者先后问了李起龙和他的子女,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奋斗精神。
李起龙的儿子李费明(化名),是家中的第三代。读大一时,李费明的英语口语并不好,被编入英语普通班。但他不甘人后,暗下苦功,大学二年级就在全校外语竞赛中名列榜首。
“他的书架上全是英语书籍,就连床头也放满了。”李起龙回忆说,为了提高口语成绩,儿子一箩筐的磁带全是英语磁带,还抓紧在晚上熄灯前和午睡前的时间读上几段英语,背几个单词。
李费明大学毕业后,又继续攻读硕博学位,后前往欧美著名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我挖一个坑,就要一直挖下去,直到挖到金子才肯罢休。”他坦言,自己从小受到父辈奋斗精神的影响。
目前,这个家族第四代孙子阳阳已经长大,刚从国际名校硕士毕业,其他同辈也都是海外硕士学历以上。
这四代人前后绵延逾一个世纪,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有赖于上一代倾尽全力的托举,他们身上有着一些连续的相似的美好品质,即一种奋斗的精神,还有对知识的渴求。
对话
记者:您为什么想要写这样一本回忆录?
李起龙:这本书自费出版,只印了多册送与亲朋好友。我是想让后人对先辈更了解,以传承奋斗的好家风。同时,也想通过记录一个家庭的历史,展现社会的小缩影。这本书中,没有一点添油加醋的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四处逃难,朝不保夕。我想让后辈懂得,如今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记者:您平常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李起龙:我对子女的要求,一是要诚实,诚实的品质是做人的根本;二是要勤奋节俭,勤以养德;三是要有志向,有志向并不是要做大官,而是要做雷锋那样,乐于帮助别人的人。这些要求,我不是光要求子女,身教要大于言教。
记者:回顾这一生,您有哪些人生感悟?
李起龙: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命的长度,更在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株洲晚报记者黄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