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名学生入选奥赛国家队杭二中今日揭秘, [复制链接]

1#
到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znlvye.com/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沈蒙和通讯员戴欣怡最近,杭州第二中学好消息不断——继高三学生姚前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年生物奥赛国家队后,本周中国化学会也传来喜讯,高二学生李乐天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年化学奥赛国家队。李乐天(中)、姚前(右二);主教练:陈钧(左一)、方文斌(左二)、魏昌瑛(右一)要知道,化学和生物国际奥赛国家队每年仅派4名队员参加国际奥赛,今年杭二中有2名学生同时入选,等于是占了两支国家队的25%。快跟鹿姐姐一起来认识一下两位新晋国家队选手:姚前,杭二中滨江校区高三12班,在第28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得金牌,以全国第1名入选集训队、国家队,目前已保送北京大学。李乐天,杭二中滨江校区高二13班,在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以全国第2名入选集训队、国家队,目前已保送北京大学。据了解,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家队的选拔赛取消,按照之前国赛的决赛成绩排序,前4名入选国家队。此外,今年化学、生物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方式也将调整为远程比赛。因此,姚前和李乐天的备赛训练也有些特别,不安排集中培训,都是跟着教练的节奏进行训练,或者时不时跟其他几位国家队员切磋,保持状态。“我和另外三位化学国家队员,最近在模拟国际奥赛,轮流出题,大家一起做题、讨论。”李乐天告诉鹿姐姐,“我的那份已经出好了,预备在6月初跟他们分享。足足有30多页!因为我有杭二中化竞团队的两位大神同学做高参,他们之前都曾入围国家集训队,也都保送北大了。”去年姚前拿下生物竞赛全国第一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拿下化学竞赛。但即使在杭二中,姚前也是唯一一个参加两门竞赛的同学,不久后他拿到了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同时,他还参加过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拿下过二等奖。喜欢打太极的姚前,设计了一个固柢机器人,据说站在上面可以活动筋骨、放松身体,达到和打太极差不多的效果。这个机器人已经申请了专利,深受同学和老师欢迎。生物竞赛、化学竞赛、科技创新,对中学生来说,即使专攻任意一项,这些比赛难度都相当大,但姚前还是有实力同时兼顾。“我觉得主要是得把握好节奏,不管是比赛还是平时,时间安排都要张弛有度。”双休日和晚自修基本都用在竞赛上,假期也基本被安排满,但姚前说,自己还是有挺多时间安排想做的事。姚前的兴趣爱好很广泛,既喜欢科学也喜欢人文历史,最近除了日常训练,他有更多时间阅读感兴趣的哲学历史书目,同时自学大学课程。李乐天刚进入杭二中时,是一名“全科选手”,他从初三开始就自学高中化学,高中加入化学竞赛团队后,学科竞赛潜力也被挖掘出来,发挥一次比一次好,在高二就入选国家队并保送北大。“我从小理科比较好,经常会超前自学理科内容,上高中以后听了化学竞赛课程被迷住了,决定参加化学竞赛。”李乐天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看书做作业效率很高,学有余力的同时就能抽出更多时间准备竞赛。平时,李乐天也常常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比如,有一次他陪妈妈逛街,妈妈问他买点什么水果好。“买香蕉吧。”他建议说。“为什么是香蕉?”妈妈有点疑惑。“因为香蕉补钾。”化学少年不假思索地回答。李乐天的阅读也很广泛,除了化学专著,还喜欢看文史类的文章也爱看,最近在看《平凡的世界》和《三体》。即使忙着竞赛训练,李乐天的学科成绩在年级里也是名列前茅。教练说:他们有3个共同点这两位新晋国家队队员有什么共同点?杭二中的化学竞赛教练方文斌和生物竞赛教练魏昌瑛总结出三个特点:对竞赛生来说,最先决的条件是理科素养,智力因素是竞赛的准入门槛。而竞赛本身也是为了提升思维,针对学有余力“吃不饱”的学生。但竞赛角逐到了最后阶段,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竞赛选拔是一个漫长且考验心智的过程,没有对学科的充分热爱,很难坐得住冷板凳。“多数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哪门学科,都是学着学着,才发掘出对学科的热爱。尤其对竞赛生来说,更要靠这股劲才能走到最后,纯功利心态很容易半途放弃。”化学竞赛教练方文斌说。“像姚前面对竞赛,他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因为他靠兴趣驱动,学起来也会比较轻松。”生物竞赛教练魏昌瑛说,“生物是一门比较接地气的学科,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大自然,可能就培养起了学科兴趣。我们竞赛团队里许多学生,从小喜欢摆弄花草,上课时对动植物很好奇,就会和老师多交流,自然就对生物感兴趣想进一步学习。”对于李乐天和姚前这两名国家队选手,两位教练都提到了他们的共同点——“心理素质强大”。姚前除了学业和竞赛,还有一个业余爱好——打太极。平时他跟着爸爸一起练,每天早起都会打一阵太极。也许正因此,姚前的性格也跟太极一样从容淡定。魏老师说起姚前,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稳”。“姚前的心态很好,他不管明天考试有多难,晚上一定会定时睡觉。”魏老师开玩笑说,“姚前很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严格自律,这是他能取得成绩的原因。”方老师也表示,带了这几年的竞赛,接触过很多学生,李乐天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是最好的那几个。“李乐天很少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即使出现进步或退步,他也很少会大喜大悲,非常淡定。每次考完试,他的状态都很平和,能冷静清晰地复述自己当时的思路判断。”其实两人在参加奥赛决赛时,都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姚前随队参赛当天,路途正赶上台风,坐了一整天大巴,凌晨才到达,许多学生被折腾得有些心累,但姚前心态挺好,在大巴上睡了一路,比赛丝毫没受影响,发挥得很稳。李乐天的临场应变能力也很强,去年化学决赛的实验考试比较难,临时加赛半小时,但是李乐天没听到加试的信息。他按自己的节奏做好,在最后10分钟,以最短时间把实验报告完成,根据自己的判断,把该写的点都准确写到。走出实验室上交报告,李乐天才得知还有20分钟。“在最短的时间,用损失最少的方式来应对,心理素质确实强。”杭二中副校长、化学竞赛教练陈钧也认为,竞赛生想要最后取得成绩,不仅要求学科能力过硬,心理承受能力也得足够强大,具有足够抗压能力,才能在竞赛路上长远走下去。“竞赛作为一个载体,锻炼的是学习思维能力。如果对学科有足够热爱,本着提升思维的目标来学竞赛,那这段经历会让你受益终身。但如果抱着功利目的来学竞赛,其实并不建议,因为风险太大。”陈钧表示,“今年高校实行‘强基计划’,对现在的竞赛‘热潮’可能会有降温效果,但基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因为热爱学科来参与竞赛,这样的学生会有更大舞台。”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