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http://m.39.net/pf/a_7282164.html一沓报纸,承载着多少故事?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每一位读者才能够知道,但是每个人与报纸的故事却是深远悠长的。对于24岁的扈佐佩来说,报纸于她有着不可小觑的重量,《浔阳晚报》则是她追寻文学道路上的一块敲门砖,第一篇文章、第一笔稿费,扈佐佩说,“感谢《浔阳晚报》给了她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9岁第一次在《浔阳晚报》发表作文
开启文学之路
扈佐佩的爸爸和妈妈平时很喜欢读书,潜移默化里,扈佐佩也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渐渐长大后,爸爸每次带她外出,总会耐心地和她讲解见到的事和物,回家后,两人用文字记录白天所见所闻。
“有时候只是去公园,爸爸会引导我,回家用文字描述看到的身边景物的变化,或者遇到了什么事,大部分都是很细微、很琐碎的。”扈佐佩说,就这样,从最初的一句话,慢慢变成一段话、一篇文章……
9岁那年,正上3年级的扈佐佩的爸爸为她订阅了一份《浔阳晚报》,她正式成为一名小记者。每天放学回家,利用休息时间,扈佐佩和爸爸都会认真阅读报纸,“爸爸,这里的文章都是小记者们写的吗?我可以投稿吗?”随后,在爸爸和老师的指导下,扈佐佩向《浔阳晚报》投出了人生第一篇稿件。
几天之后,老师拿着一份《浔阳晚报》来到班上,“恭喜我们班上的扈佐佩同学作文在《浔阳晚报》上刊登!”坐在座位上的扈佐佩特别兴奋,“全班同学都很羡慕地看着我,我心里有点小自豪,而且我拿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虽然只有5元钱,但我很珍惜。”
高中出第一本书集
写作由兴趣变成爱好
“原本写作只是我的一个兴趣,自从在《浔阳晚报》上发表作文后,我越来越喜欢写作了。看着自己的文章在报纸发表,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扈佐佩告诉记者。
随着年岁渐长,尽管学业变得繁忙,但扈佐佩总是会抽出时间来写作。“六年级的时候,我的一篇作文获奖,我还去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说起那次的经历,扈佐佩特别激动,“北京之前就去过,但从没进过人民大会堂。领奖头天晚上,激动地睡不着。”
高二的时候,看着别人出的书集,扈佐佩萌发了将自己写的文字撰写成一本书集的想法。很快,她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和老师,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那会就想着,可以将自己写的所有东西整理,做个纪念。”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扈佐佩的第一本书集《我向世界大声呼喊……过站不停》印刷出刊。“特别激动,里面收录的是我从小开始写的文章,也记录了我那些年的成长变化。”扈佐佩说。
从此之后,扈佐佩的写作才华渐渐显露。陆续在《微型小说选刊》《百家作文指导》《中国少年作家》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3篇,28篇作品分别入选作家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等出版的10部文集。并曾荣获第五届冰心作文奖小说组二等奖,第七至十四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一、二等奖,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比赛三等奖等。现为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大学毕业后进入报社实习
从小记者变成大记者
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扈佐佩打算考研,“毕业后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我很想真正体验一下记者的生活。”扈佐佩告诉记者,最后她选择了来《九江日报?长江周刊》实习,真正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
“那些以前只在报纸上见到名字的记者都成了我的老师,有时跟着他们出去采访,回来写稿;有时跟着他们学习做版面,真正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辛苦,那些文字和图片,甚至采访对象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个故事。”扈佐佩说,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越来越发达,获取新闻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说实在的,我现在看手机的时间也比看报纸的时间多。但是网上的新闻信息虽然多,很多真假不一,休息的时候,看看报纸,闻着纸墨的香味,感觉很放松。”
即将去国外读研的扈佐佩对于《浔阳晚报》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刊发在《浔阳晚报》上,第一笔稿费也是由九江日报社发的,我希望《浔阳晚报》越办越好,给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平台。我在大洋彼岸也会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