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收益低生产投资周期长农村返乡青年 [复制链接]

1#

陈*的猕猴桃园。受访者供图

陈*经常在他的朋友圈推销农产品。记者戴凛摄

株洲晚报记者戴凛

4月30日,来自醴陵官庄镇的陈*(化名)起了个大早,拿着一袋材料,兴冲冲地出门了,目的地是15公里外的银行。他打算为自己的红心猕猴桃基地搭棚再办理一笔贷款。但1小时后,陈*失望而归,因为“贷款额度已满”。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作为青年“创一代”的典型代表,陈*所遭遇的,也是不少农村创业青年所困惑的。他们从大城市返乡,励志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创业难题,从土地流转开始

陈*是一名“80后”,高中毕业后,他就走出大山,开始在外闯荡生活。回乡前,他与在浙江创业的朋友一同打拼,收入还算不错。但返乡创业,仍是这个游子难以磨灭的梦想。

年,他返回醴陵老家,办起了合作社。然而,刚起步就遇到不少难题。

“流转连片土地可便于管理,但又是种植养殖创业面临的较普遍的难题。”陈*说,虽然他面对的是平日里还算熟悉的“叔叔”“伯伯”,但到了沟通流转土地时,却得到各种回绝的理由。

陈*清楚地记得,年,他还专门去长沙参加了一场“如何与村民沟通土地流转”的研讨会,参会的有多人,不少都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可见,他们都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来自茶陵的“80后”小颜也有类似遭遇,为了流转成片的土地养殖小农虾,他整整花了一年时间,但最终还是没能说服一些对象,最终只能“东一块,西一片”。

盈利周期长,融资困难重重

除了流传土地不畅,陈*还面临“种植养殖见效周期长”的困境,继而又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陈*的创业项目是种植红心猕猴桃,从下地到结果,进入盛产期要两年半以上。因此当记者问起陈*这两年的收益时,他一脸苦笑地说:“今年8月才到盛产期。”

陈*说,项目已经投入了60余万元,但收益还不明显,当前又需要搭建棚架等,资金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前段时间,村干部特意告诉他有一项优惠贷款*策,但当他兴冲冲地赶往银行咨询时,却发现流程和申请材料非常复杂。“其中要求申请人有万元的银行流水,我还没有什么收益呢,哪来这么多流水。”于是,陈*又咨询了另一款贷款项目,回家重新准备申请材料,结果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有朋友看我每天忙不赢,总以为我赚了钱,但其实我有苦难言。”陈*坦言,回乡创业这几年确实有些狼狈,就连家人也开始有了质疑的声音。他长叹一口气说,自己白头发长了不少,爱人也说他这几年憔悴了很多。“当初和7个朋友合办的合作社,现在已有多人退股,真是压力山大。”

多方尝试,但愿能“杀出生路”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陈*还是没有放弃,并期望能抓住一切机会。

陈*说,种植业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否则一旦遇上滞销,农产品就会烂在地里。去年,他和另外3名有志创业的青年筹办了另一个农产品加工厂,打算做水果、蔬菜深加工,但如今又卡在了生产许可证的办理上。“咨询过一些主管部门,但回答模棱两可,所以总是无法通过审批。”陈*表示,希望能有专人与他们直接对接,以解决更具体的问题。

网络销售渠道也是陈*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