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溯源,从了解开始钱江晚报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雯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来说“溯源”有别样的意义——

从更多维度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探寻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延续。

拨开迷雾,远离喧哗,以理性与科学的态度,呈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名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起步于年~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走过15年,它以考古实证了中华大地年文明——是的,我们自小听闻的远古传说,其背后有真实的历史。而更好地理解当下与面向未来,需要从来处汲取养分。

所以,15年,70多个单位,近20个一级学科的多位专家学者在推动这项工程的过程中,孜孜以求着共同的答案。

良渚的出场,是来自浙江的回答。而它不孤独,与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文明,共同构建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质。

再说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浙江文丛”,作为浙江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出版项目,它已经走过10年,且即将开启第三期的编校工作。

年底,多位浙籍先贤涵盖了哲学、文学、史学等各个学科的册著作,将带领着我们的目光穿透时间的阻隔,在过去、现在、未来中任意切换。

从目前的“浙江文丛”书目来看,作者由东汉,到上世纪初叶,完整贯通了浙江学术及浙江精神的发展脉络。

整理浙江历史文献,抢救古籍善本,促进浙学学科建设,既是鉴古开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服务当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同样是溯源,并在追溯的过程中,将自古而来的脉络清晰呈现。

这是浙江文化“溯源”行动的一个点,窥一斑而知全貌,处一隅而观全局,从中可以看到今天的“浙人”对往昔“浙人”留下的优秀文化的态度。

向过去寻找,才能使当下与未来根深叶茂。

或许,对于大众而言,我们还说不清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那些文明的细节,也说不清楚“浙江文丛”中,每一个浙江古人的名字意味着什么。

但是,溯源,可以从了解开始,从今天开始,从一本书,或者某一位投身那些大工程的讲述者的一句话开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