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京,即便是早晨也十分闷热,7月中旬,一位老人却早早就来到了扬子晚报的楼下。他说,朋友家小孩在南京买了房,邀请大家到南京玩,他想到女儿曾经收到过阳光助学团队的帮助,特意来报社当面来说声感谢。
冯可摄
家中有四个孩子,他靠打零工谋生
这位老人名唤陈立卓,今年65岁,是盐城阜宁人。他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双鬓已经斑白,身着朴素的蓝色衬衫,手提一个灰黑色的袋子,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生活的磨砺给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家中有四个孩子,三女儿陈漪玲曾在阳光助学的帮助下与爱心人士结缘,受到每月元的资助,这份感激也留在他的心底,恰逢来到南京的机会,便不辞辛苦地赶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陈立卓的妻子是残疾人,先天缺少一只手一只脚。他们这个家庭共有四个孩子,大女儿从阜宁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二女儿在江苏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三女儿目前在河海大学读书,在学校里学习认真刻苦,高数和物理都考过第一名;小儿子即将进入高二。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他只能靠打打零工维持生活,孩子上学依靠助学贷款和低保。
长辈参加过革命,他经常做好事不留名
据陈立卓介绍,他的父亲和嫡亲叔叔都参加过革命。耳濡目染下,革命家族的优良风气在这个家庭慢慢扎根,他也立志要家庭的优良传统。他曾救过三个人,回忆起自己的救人经历,他描述:“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女的掉到水里,我立马就下去救。”当时有人问他不害怕吗,他说没有丝毫犹豫。
陈立卓也因为救人被电视台报道过,但他却不愿留名。“*和国家需要你的时候,要勇敢向上不怕死。为了革命都舍得付出生命,何况是做好事呢?”在他看来,帮助别人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平日里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也会去村里修修路,修修桥,“人家从来都夸我好。”陈立卓笑得很自豪。
即便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陈立卓却没有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三女儿陈漪玲将很多书都捐给了羊寨中心小学的图书馆,她想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并走出农村。
谈及被爱心人士资助的事情,陈立卓很感动,他告诉记者,等自己孩子毕业以后,也会要求她参与捐款,希望将孩子培养成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实习生李轶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李冲
致爱心人士:
更便捷,扫码在线捐款
“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由江苏省慈善总会、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扬子晚报及希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年起,阳光助学行动开通在线捐款通道,扫描阳光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