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朝城肉饼烙出的火热生活
TUhjnbcbe - 2023/9/19 20:43:00
白癜风换肤计 http://m.39.net/news/a_5778381.html

「本文来源:聊城晚报」

文/图本报记者于新贵

吃一张朝城肉饼,喝一碗小米粥,花钱不多,熨帖舒心,便是最好的一餐。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朝城肉饼随着主人的脚步走南闯北。无论在哪里,朝城肉饼总是与火热的鏊子深情拥抱后,涅槃为焦*的模样,靠着香酥可口的味道征服着食客多情的舌尖。

赵海涛,聊城东关街肉饼店店主。年,赵海涛和妻子从莘县朝城农村带着祖传的“老手艺”信心满满地来到聊城。十五年间,他在聊城买了几套楼房,过上了安稳的幸福生活。

祖传的老手艺

赵海涛在东关街上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肉饼店。东关街上人来人往,给朝城肉饼店带来颇多“粉丝”。

每天,在油烟缭绕中,一张张焦*香酥的肉饼成为聊城人舌尖上的美味,也为赵海涛一家人赢得不少收入,这也是一家人赖以生活的生计。

朝城肉饼制作现场。

“从我的姥爷就开始在朝城街上做肉饼,后来,舅舅又做肉饼,一家人都会这门老手艺”。赵海涛的妻子郑国花一边在鏊子前烙肉饼,一边告诉记者。

郑国花所说的“老手艺”就是制作朝城名吃——朝城肉饼。朝城自西汉置县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不仅给朝城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给这里保留下来颇多的名吃。肉饼作为一种传统的街衢美食,它或许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诞生,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滋味依然鲜活如初。

从十几岁时,耳濡目染,郑国花就学会了烙肉饼的手艺,之后,她曾经跟着家人去北京开过肉饼店。

事实上,朝城肉饼是朝城那方人最中意的舌尖滋味,在历经岁月淘沥后,它总是稳稳地霸占着人们挑剔无比的舌尖。朝城人从祖辈那里学到了手艺,然后,为了谋得一家人的好日子,走南闯北,把朝城肉饼端上了他乡的餐桌。

像赵海涛一样,很多朝城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靠着烙肉饼,谋生于城市中,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新城市人。

调馅的“秘诀”

“朝城肉饼关键是调制肉馅”,郑国花说,肉馅得选用上等的精肉,剁成肉泥,加入各种调料和精盐,这叫“养馅儿”。

“养馅儿”后,再加入剁碎的粉条。粉条凭借自身的柔滑爽口,完美地化解了肉馅的肥腻。朝城人对滋味的感受因人而异,随着岁月久远,每家肉饼店都有自己独特的滋味密码。也因此,每个朝城肉饼店用的调料略有不同,肉饼滋味也各具特色。

每天早上,郑国花早早地来到店里,开始调制肉馅。然后,用温水和面。在第一波顾客到来前,她必须和家人一块准备就绪。

擀好面皮,将肉馅摊在面皮上,然后,折叠捏边成型。当鏊子热起来后,一勺色拉油随即泼上,将肉饼放在鏊子上。在嗞嗞啦啦的声响中,油花在肉饼周围盛开。将肉饼来回翻身几个回合,双面慢慢呈现出焦*的模样。大约五六分钟后,香味弥漫出来,不由分说冲进人们的嗅觉里。此时,一张张椭圆的肉饼离开鏊子,盛入盘子,端上餐桌,等待食客舌尖的检验。

奋斗换来的幸福生活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赵海涛和妻子来到聊城十五年,生意一直很不错,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几百张肉饼,毛收入两千多元。

“因为生意忙,家里的五亩地根本没时间管,所以,早就把地转让给其他人种了。”没有了土地的牵绊,赵海涛在聊城的生意风生水起,他和家人慢慢融入了这个城市。

随着生意的火爆,赵海涛让自己的兄嫂在店里帮忙,一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食客的舌尖总是挑剔的,为了满足食客,赵海涛的肉饼店增加到六七种饼馅,猪肉粉条、韭菜鸡蛋、三鲜馅等,每一种馅饼,都有自己忠实的食客。

起早贪黑,一家人在忙碌中收获着幸福。十五年,赵海涛在聊城买了几套楼房,还买了轿车,女儿也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靠着烙肉饼的手艺,像赵海涛一样的朝城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付出了劳动,也收获了幸福。

1
查看完整版本: 朝城肉饼烙出的火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