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智慧
胡小娟
国学之美,在于它的每一种思想,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与字都那么的值得品咂与琢磨。有两个字,让我享用已久而不得其道。这两个字叫做“中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样的句子对我女介之流,境界过大。我谓中庸,“适度”二字。
适度是为人处事很高的境界,要想把握好火候,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绝然不是一件易事。这种境界,关乎一个人的谈吐与学识,修养与气质,性格与习惯,成功与失败。
在泱泱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位智者让后人仰视。他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箴言,更懂得“伴君如伴虎”的真理,在合适的时候得以功成隐退,弃官经商,抱一美人西施,驾一扁舟,游弋于山水之中,笑傲于江湖之间。最后,他以富商豪右的身份安度晚年。他叫范蠡,他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忠以为国,他是中庸践行者的典范。想那同为复国重臣的文种,在遭勾践赐死的时刻,一定是想着范蠡曾经的告诫死不瞑目吧。他不知道适可而止,不懂得进退,不理解生存的哲学。在这一点上,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的张良与范蠡又是何其相似!他们参懂了处世之道,在舍得之间做出了不朽的抉择。
其实,中庸也好,适度也罢,这样的经典并不只属于智者,它的独特魅力更在于它与我们的生活的万千关联。
商场中购物,推销员前后追随,喋喋不休的把你选在购物车里的用了多年的生活用品糟蹋了个透,似乎如果此时你不赶快买下她推销的同类商品,你就可能得病,患灾,甚至招致更大的麻烦。害得你丢下东西,满心拥堵,惶惶而去。过度推销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招人不敬,而远之。朋友聚会,三杯两盏足矣,七杯八盅尚好,却非要追求个心醉神迷,最后挚友沦落成酒友,或张牙舞爪,或酩酊如泥。甚者需得三两日的卧床,七八日的回味。“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哪里还是朋友,分明是敌人啊!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所以,看到古书中说种树的人“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就自然想起当今中国家庭里以此种树之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约束他们,最终却阻止不了各种问题的出现,迷网,群斗,弑亲,早恋……追根溯源,一切的问题都来自于管理的不妥。这些被过分管理的孩子和树一样在父母的庇荫里日渐丧失天性而益见其病态。所以“爱”没有错,但不能“溺爱”。泰戈尔就说过:琴弦为什么断了呢?因为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胜任的节奏。
看来,这适度的准则,确实是不好把握。言辞得当,处事得体,既要表达到位,又不可过火,可以无拘无束而又不能放荡不羁,可以风流倜傥又不可傲睨自若,更不能锋芒毕露,招致祸患。
想起那人人为赞的女流。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最美却是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这般姿容,怕是那天人的美貌也未必比得上。其实,用胖瘦,黑白来形容这种绝妙的姿色也实在是过于单调,东家之子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反复推敲的形象,是我们心中美姿最“适度”的人物。这种古典文学中美人典范的持久,正是每一个审美者的心中以自己的心灵审美为适度标杆的体现。
倾城之貌更多是依赖于天生丽质,爱美的人士想追求而不得。好在今天,我们要求的更多是个人的修行。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话语得当,衣着得体,都可谓是适度的表现。相反,为人谄媚,锱铢必较,越俎代庖,班门弄斧之流最终难登大雅之堂。
所以,适度之韵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这只不过是先祖博大智慧的冰山一角。感激中国的古典文化对我们的教化与洗礼,常常让我在沾沾自喜的时刻而又保持清醒。我们应当让它指引着我们,向着那些践行着中庸的智者们逐渐靠拢,以求得更高的修行。
作者简介:胡小娟 汉,河南方城人。供职于方城县某高中。喜欢诗歌、散文创作。大学时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当代文学海外版》《南阳日报》《南阳晚报》《新雨》《方城消息》《裕州心声》等报刊及网络。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
————精彩回顾————
胡小娟:邂逅睡莲
散文荟
胡小娟:三苏园里话东坡
记录时光梦影,书写锦瑟流年。
红罗山书院ID:hongluoshansy
总编:姚国禄
主编:忽文静赵洪伟
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诗歌、评论。
赞赏作者七平台三,十元之内不返还。
投稿邮箱:hongluoshan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