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ETC卡被冻结?此类短信千万别点!
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董柳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楠郭思琦付怡董柳
“尊敬的车主!您的高速ETC卡已冻结,请立即点入恢复认证,超时将销户。”广州车主王女士收到这条来自“交管局”的短信后,焦急地点击链接并输入个人银行卡号和密码,结果短短3分钟内,银行卡被4个商家共7次盗刷2.5万元!
如果说第一次被划款是储户自己输了密码责任在己,那么后6次储户并没有输入密码就被盗刷2.4万元,这后6次银行有没有责任?
按短信指示操作后接连被盗刷
4月21日20时11分,人在四川的广州车主王女士手机上收到了一条来自“交管局”关于ETC的业务提醒短信,称其高速ETC卡已被冻结,需点击进入短信内的链接恢复认证,否则超时销户。
“当时看到短信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这个月可能忘记给ETC还款,所以卡被冻结了。”王女士告诉记者。于是,王女士点开了短信中的链接,页面出现了一个名为“中国ETC认证”的网站,提醒王女士输入车牌号码。
“当我输入车牌号码之后,页面提醒我要绑定银行卡,让我填写银行卡号。”王女士说,当她输入银行卡号后,网站出现了一个写着“授权”二字的页面,下面有金额、密码、验证码三个方框。“我当时以为,网站要我填写需要授权的还款金额,于是就填了元,并输入了银行卡密码。”
输入金额与密码后,王女士当天20时18分收到了来自平安银行发来的动态码。在王女士向“授权”页面输入动态码10分钟之后,她于20时29分24秒收到了第一笔来自“纯银饰品店”的扣款提醒,金额为元。接下来的2分钟里,该卡共被3个不同的商铺“欧式女装”“美味点心店”“美容店”刷走了6笔不同金额的款项共2.4万元,最后一笔扣款在20时31分45秒完成。也就是说,两分多钟里,王女士的银行卡被4个商家共7次刷走2.5万元。这时,王女士才反应过来:银行卡被盗刷了!
王女士的手机通话记录显示,当天20时29分,来自中国平安的给她致电,但她没接上。两分钟后的20时31分,这个电话又一次打来,她接到了平安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当时工作人员问我,这个操作是不是我自己授权的?我说是,授权了元。然后,平安银行工作人员也没有说什么了。”
银行卡被刷走2.5万元后,王女士立刻把该卡里剩下的钱转到其他银行卡。随后,王女士致电平安银行,对方工作人员告诉她这种情况确属盗刷,她随后申请冻结该银行卡并报了警。
后几次被盗刷银行有无责任?
如果说第一次被划款是储户自己输了密码责任在己,那么后面6次储户并没有输入密码就被盗刷走2.4万元,这后6次银行有没有责任?
对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欢庆告诉记者:“短信中的网站链接的是钓鱼网站或病*,储户第一次输入卡号、密码后,骗子就把卡号、密码直接盗取了,所以后面的6次,其实是骗子是利用自己修改的密码去刷的卡。这种情况下,银行不用承担责任,因为密码是储户自己的原因泄露的。”
对于银行卡账户余额短时间内的异常变动——比如一两分钟内被多个商家扣款明显不合常理,银行有无识别、预警、告知储户的机制?
记者昨日致电,平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行有专门的风险控制服务。当系统判别交易存在异常的风险后,会有语音自助外呼跟客户确认是否有该笔交易。如果语音判别客户交易有异常,会有致电客户对其账户进行保护。
那么,“交易异常”的标准是什么?该工作人员称,其不掌握具体的标准,但该行的风险侦测系统会对异常交易进行自动识别,主要是针对POS机渠道和柜员机渠道的刷卡。
各方回应
广州市反诈中心:勿轻易点击短信内的不明链接
记者从广州市反诈中心了解到,近期广州警方“广州反诈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