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乡村振兴己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大好事啊!说明农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被看中了,农村的地位要改变了,农村与城市要相提并论了。但是,乡村振兴除了保护利用传统村落,还有很多很多模式。如果多模式齐头并进,殊途同归,乡村定然大振兴。下面推荐金华几县市的例子,抛砖引玉,如能作为模式,路子会更多、更宽、更好走。
千秋大业,活态存在:诸葛村
兰溪市的诸葛村,如今有多人。由于保存古建筑多达余幢并集中连片,民居、厅堂、店铺、客栈、茶楼、书院及桥梁、牌坊、古井等等类型齐全,自宋元至明、清、民国各历史时期遗存完备,总体保护极为完整而且原真,全国罕见,被专家们称之半部立体的古代建筑史,多年前整村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传统村落。去年10月,诸葛村与长乐村、芝堰村,因为千百年的农田仍在耕种,千百年的山林依然如故,千百年的水体没有污染,千百年的古屋仍在使用,是村民们生于斯,长于斯,百岁之后安息于斯的家园,而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上荣获村落范例奖。这是全世界最先获此殊荣的三个村,为古村落保护,乡村振兴树立了样板。但这类保护完整的千年古村存量较少,极为宝贵。感兴趣的读者可查看年12月4日《光明日报》以《可居,可耕,可易,可诗,可画》为题的大篇幅报道。
枯木逢春,更新改造:大岭村
婺城区罗店镇大岭村,户,多人,房屋依山就势相当漂亮----是他们把原先泥墙房子、碎石房子拆建出来的漂亮。原先房子多是上世纪50年代前后建的,全都使用六七十年了,破破烂烂,歪歪扭扭,实在太矮小太简陋没法子住,也没有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可言,所以报经上级批准,于0年前后建成现在这个模样。但是,大岭村域范围内的自然山水没有变,古树名木没有变,村庄的风水格局、结构形态没有变,包括村民的生活习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没有变。大岭也是村民们生于斯,长于斯,百岁之后安息于斯的家园。年前大岭一世祖翁群公曾坦陈自己意愿:“玩山有胜景,欲效醉仙翁。不愿金城住,安居岩穴中。”大岭是与诸葛村模式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范例。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大前提下,对生存空间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质量提升,是振兴乡村中的一大创举。所以去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以《金华的大岭村娓娓道来》为题作了大篇幅推介,《今日头条》立马转载,《金华日报》很重视,今年1月9日以《大岭山居图》为题报道。
腾笼换鸟,引进资金:老石桥
金东区赤松镇的老石桥村,三四百米海拔,深藏在窄窄的山沟沟里,七八十户,多人。村屋全是泥木结构,东倒西歪的很破烂。农民穷,无力修建。年,镇*府动员下山移民,整村由一个名叫张锦林的企业家承包了60年使用权。他将能保的老房子,包括石墈、溪流、树木乃至残垣断壁,小心翼翼地保起来,所以古色、古香、古韵、古味犹存。他学过园林设计,很有艺术修养,亲自动手,把该改该动的地方用新观念、新手法、新材料,小心翼翼地作更新改造,有的地方用减法减去违章的、临时搭建的、累赘的东西,有的地方用加法加上一些钢构的灰空间及台阶、挡墙、护栏之类环境小品,就这样加加减减,做出了很时尚、很现代、很艺术,并不失传统韵味的空间与环境。他自称为多功能山村综合体,名之三十六院,取金华山三十六洞天福地之意。内有77个房间,多个床位,3个会议室。计划投资1.2个亿,于年上半年完工开业。准备打造成集高端民宿、休闲会议、田园创作、森林氧吧、山野书院、天体泳池、有机农场、文化市集、互联网中心于一体的高端旅游度假区。肯定讨人喜欢,笔者把她作为样板推岀,即引进人才,引进资金,振兴乡村的样板。洪铁城
作者:盛赞
编辑:盛赞
来源:金华晚报金华资讯客户端
作者/来源:国家智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