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张秋生先生
今天凌晨3点07分
在上海病逝
享年83岁
张秋生,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静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宋庆龄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编辑,后调上海少年报社(现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任《少年日报》总编辑、《好儿童画报》主编等职(两报皆年创刊、荣获中国少儿报刊金奖)。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张秋生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早年写诗,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集诗、童话、散文于一体的“小巴掌童话”,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曾出版诗歌、童话、散文等集子百余种。
张秋生辞世的消息传来,文学圈出版界悼念缅怀声一片。
儿童阅读推广人、评论家王林感叹:“张秋生老师一路走好!您是入选小学语文教材课文最多的作家之一,感谢您给孩子带来的爱、美、思考……”
作家简平说:“他充满童趣、智慧、温暖的小巴掌童话影响了无数大小读者。”
青蛙写诗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熟悉吗?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里的
这篇《青蛙写诗》
就是张秋生的作品
他的多部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和读本
《青蛙写诗》《妈妈睡了》等
都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
张秋生还创作出了“小巴掌童话”
这一经典童话系列
曾学习音乐却爱上文学
张秋生曾想当一个音乐家,张秋生回忆自己对音乐最初的启蒙,来自丰子恺先生的《世界十大音乐家的故事》,但那是书面的,有声有色的启蒙则来自上海小学。后来他考到了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条件好了,有琴房,有很好的老师,但张秋生说自己念得一塌糊涂,因为那时他已经爱上了文学。
年,张秋生开始了“小巴掌童话”的创作。他把它叫做“小巴掌童话,意思是小如巴掌的童话。回顾成长历程,张秋生曾表示,喜欢音乐、写儿歌对他创作“小巴掌童话”来说很重要,因为“小巴掌童话”离不开诗,离不开散文,离不开音乐。他不写拗口的长句子,希望那些短句子小朋友能像唱歌一样把它唱出来。
“小巴掌童话”的特质表现为诗歌、散文和童话的融合,将深奥的哲理融合到天然的童趣中,新奇而灵动。虽然是短制,但“小巴掌童话”具有严格的文学体裁上的完整性,精彩得犹如电影短片。
“小巴掌童话之父”
“小巴掌童话”,是中国童书界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对于小读者来说,张秋生爷爷和他的“小巴掌”童话,想必非常熟悉。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张秋生陆续创作一批将诗、童话、散文汇成一体的童话作品,篇幅短小,像手掌大小,汇成《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也因此被被誉为“小巴掌童话之父”。
张秋生写童话是从少年报社开始的。当年,他在许多老作家和中青年作家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童话创作,由于早年创作诗歌,于是他就试着把诗、散文、童话糅合在一起,写一种精短的力求富有诗意、情感和丰富内涵的小童话,
上世纪80年代,张秋生的第一本童话集《小巴掌童话百篇》出版时,他曾写下这样的题记:“让我这短小的童话/像一个个小小的巴掌/和你们的小手握在一起/变得温暖而有力量…..”
“小巴掌童话不但是童话和诗歌、散文的融合,还是抒情、幽默和哲理在风格上的彰显。因此,值得一读再读,常谈常新。小巴掌童话是短小的,但它引起的思考是绵长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评价:每当我读完一篇小巴掌童话,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我常常感觉到小巴掌在我身后,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过头来,看见了那个可爱的童话小精灵。
今年9月逝世的另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生前曾形容小巴掌童话是“顾名思义,是篇幅短小,小得像小巴掌那样的童话。它是张秋生独创的一种新童话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充满诗意,张秋生其实还是在写诗,把诗和童话结合起来写。”
一生笔耕不辍,一生保持童心。张秋生,这个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频频出现的作家,他的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是中国几代人童年阅读的提灯人。
张秋生不仅在小巴掌童话创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出版过童话集、诗集、散文集等七十多种作品。代表作有诗集《老树墩和小蘑菇》《鱼儿会不会微笑》,散文集《阁楼上的童话》,童话集《小巴掌童话》《新小巴掌童话》《喂养恐龙的老鼠》《爸爸狗和儿子猫》及《张秋生文集典藏》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张秋生生前创作的最后一本诗集
为孩子写作60载创作秘诀“两本书”
张秋生自年开始发表儿歌、童诗,已经为孩子写作60多年了,一生从未停止过儿童诗和童话的创作。他说:“这得感谢我的职业,作为一位儿童报刊的编辑,通过《少年日报》《好儿童画报》等,我可以和孩子们始终在一起,孩子们的调皮、率真、单纯、稚气让我找到了许多有趣的创作素材。”
退休后,张秋生经常与青少年儿童亲切交流,分享写作感悟。他曾形容自己是一只地道的兔子,他对森林、自然、童话有天然的热爱。他说兔子当然会对森林、草地、山川和花、鸟、虫、兽特别感兴趣,所以他热爱旅游,哪怕是普通的山水和日常的景观,比如一道小溪、几丛芦苇、一段山路、几棵奇树都会让他激动不已,并从中找到创作灵感。
张秋生曾在一篇回顾自己创作六十年的感悟。他感慨童年时期,遇上了诗与童话,爱上了阅读,自此与儿童文学结缘。“我很幸运,童年的我爱上了阅读。60多年来,阅读和写作成了我生命中的太阳和月亮。给我带来温暖、光明,带来沉醉和美丽的向往……”张秋生曾在书中分享创作心路:“我这当年的丑小鸭,没有变成什么天鹅,而是变成了一个埋首于书本和稿子堆中的鸵鸟。但我热爱和享受这种生活,享受着这阅读和写作带给我的温暖阳光和明洁月光。”
张秋生曾谈到他写儿童文学的“秘诀”无外乎读两本书,一本带字的书,一本不带字的生活之书。“写儿童文学,就是要用孩子眼睛和成人眼光的交汇,去观察生活,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再以文字呈现。”
年,张秋生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奖特殊贡献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委会给张秋生的颁奖词称:“张秋生先生在童诗和童话写作领域成绩卓著,影响了几代孩子;特别是他艺术个性鲜明的‘小巴掌童话’,将奇思、妙想、温情、诗意、天然的童趣和深奥的哲理融为一体,以其题材的丰富鲜活、情节的新奇灵动、文体的精短独创、语言的童趣天然,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增添了色彩绚丽、温馨隽永的一笔,成为当代原创童话的重要收获。”
今日重阳
“秋天生的秋生
随着轻盈的秋风走了
留下树叶讲的童话”
会继续影响一代代孩子
我们仍可以跟随他的作品
去探索森林、草地、山川与夜空……
他作品中的温暖阳光和明洁月光
将依然照亮
更多孩子的文学启蒙直之路
编辑
马瑞
来源
文汇报少年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新闻广播光明网好儿童画报
原标题:《送别
天津籍作家今晨离世,他的作品小学生都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