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手记去趟新闻中心挺费劲,面对隐患
TUhjnbcbe - 2024/8/29 18:19:00

各国老记们正在等候媒体班车。

不惊慌,不懈怠

袁虹衡

东京奥运会的最大危险和隐患是新冠病毒,每天都有坏消息传来,感染人数在增加,既有普通市民,也有奥运会相关工作人员,还有运动员。尽管绝大部分比赛空场举行,可毕竟还有不少人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随着人一起来的肯定也有病毒。如果病毒也来一场“交流竞赛”,谁知道又会变种出什么型号呢。本届奥运会光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和转播人员就有数万人之多,成了目前日本最大的境外人群,加上数量不菲的东道主媒体人员,构成了东京奥运会期间头号危险群体。因为这群人最不“老实”,不仅到处跑,还相互交叉,一刻不停歇。每天的媒体班车就是一大危险区域,人挨人地等上半个小时不说,上了车更是人挤人,万一有了“病毒”后果不堪设想。可是记者们又无阳关路可走,只能在这个独木桥上艰难前行。开幕式前和开幕式后的记者班车也存在着风险隐患,还有记者大厅、媒体餐厅也都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隐患不小。但是惊慌也没有用,懈怠更不可取,只能尽全力做好个人防护,口罩不离口,勤洗手、勤消毒,尽量离人群远点,可是抗击病毒又不像打游击,病毒是看不见、也难防住,只有毫不懈怠地加强防护,坚信自己百毒不侵。当然是不是不侵是需要运气的,希望我们千万别和“病毒载体”碰到一块儿。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李远飞

从7月21日14时05分落地东京起,我心情大悦了三回。头一回是进入下榻酒店的房间后,资料里说它有17平方米,但因为是狭长的,我的实际感觉稍有落差。不过在日本普通酒店的房间里,它绝对算“大”的了。更赞的是关灯后,拉开窗帘,居高临下,万家灯火一览无余,立即把之前三十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冲到了东京湾里,让正在胸腔里的忐忑、焦虑、烦躁、不知所措等诸多心绪,一股脑儿地清除掉了。

事儿到这儿还没完。我用手机“咔嚓”按了一张,顺手发了朋友圈。一早醒来,除了看到亲朋的各种点赞,最逗的是看到了一位媒体同行的朋友圈,只见图中几米远处是个屋顶,上面密布金属管线,再远处的视野全被楼房遮挡,露出的天空不足画面的十分之一,配文为:“同行们发的都是从房间里眺望东京塔、晴空塔什么的,我的是这样的(大哭表情)。”

第二回是在交通枢纽。这次东京奥运会因为防疫需要,分散住在东京各家媒体酒店的记者们,必须先乘班车到交通枢纽,然后再从这里换班车去往各比赛场馆,不允许记者们搭乘公共交通。但问题随之而来,大家都想去同一个地方的时候怎么办?22日上午我想去的MPC(主新闻中心)就成了热门目的地,志愿人员见此情形,数出能装满一车的人后,就再拉出一队人马。但逗趣的是,由于拉的队伍较多,过一会儿志愿者们也忘了先后次序,眼瞅着要把一群后来者往车上领。这时我所在的队伍爆发出了强大的声响,各国语言呜哩哇啦,但志愿者们没明白哪里出了问题,直到一位有过日本留学经历的国内同行高声飙起了日语,结果立竿见影。其实见识过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后媒体班车站上演的登车“丛林法则”后,这真不算啥,动嘴吵吵比直接争抢文明多了。

最后一回是22日中午在媒体餐厅,我吃到了物美价廉的乌冬面。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则的情况下,我在住处吃到的那些食物,让我恍惚自己是不是在东京。没想到在不经意间,还是找到了属于东京、属于这届奥运会的特色。喜悦之余我赶紧给伙伴们推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媒体交通枢纽站的候车队伍。前方记者供图

去趟新闻中心挺费劲

陈嘉堃

记者来到东京奥运会的第一站自然是主新闻中心,因为这里是各媒体的集散地和大本营,来自各个赛场的信息汇聚于此,各种官方新闻发布会也在这里举行。身在主新闻中心,记者能得到最全面的新闻资讯,兼顾到整个奥运会的各方面的情况,也是同行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大平台。不过前往东京奥运会的主新闻中心,记者真是费了不少力气。

从记者所住的酒店到主新闻中心要坐两趟班车,第二段车程是从媒体交通枢纽站到主新闻中心,两地步行十分钟就可到达。但为了防疫安全,这段短短路程记者必须搭乘班车,班车每10分钟一趟,按说用不着等待时间太长。但这两处是媒体最热门的站点,几乎所有记者每天都要在两点间往返多次。乘客数量庞大,而每辆车的载客人数有限,10分钟一趟的班车远远不能满足众多记者的需求,经常要等候多辆班车才能上车。搭乘班车所用的时间经常要远远超过10分钟的步行时间。好不容易来到主新闻中心,入口处的验证点又给我一个“下马威”,仪器是扫证件芯片与人脸比对相结合,我总是不能通过,显示屏幕上打出了醒目的红色禁入标志,还发出“嘟、嘟、嘟”的警报声。摘眼镜,往后退,扫证件,如此循环往复,试了八遍,依旧“嘟、嘟、嘟”。安检人员很礼貌,不厌其烦地让我试了又试,还仔细端详了证件和我的面孔,确认不是假证,人非冒充。思考半天,找来同事商量,想出了办法:换个仪器来测吧。来到隔壁的验证点试了三次,总算屏幕变绿过了关。好在第二次去新闻中心,效率就有所提高,班车时间只比步行多用时一倍,刷证件试了三次就通过了,希望下次来时会再有进步。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记去趟新闻中心挺费劲,面对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