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岭南作家群体,建国前多有过参加抗日和民主运动的经历,建国后在新社会背景下,被保障以充分的创作和生活条件,贴近社会生活,卷入各种运动,深人城乡,创作出大量无愧于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成为珠江文化发展的一股主流这个作家群体在广东的代表性人物有黄谷柳、欧阳山、草明、刘思慕、黄秋耘萧殷、周钢鸣、秦牧、陈残云、吴有恒、黄庆云、黄宁婴、陈芦荻、李育中、雷石榆、黄药眠、温流、任钧等,至于广西、贵州、云南珠江中上游省区,这样的作家群体也大不乏人。黄谷柳(—年),广东梅县人,出生于越南海防市,少年时期在云南受教育。年到香港谋生,当过苦力、当过兵。年重回香港,撰稿为生。
年在香港出版《虾球传》,用传奇笔调描写华侨子弟虾球从一个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曲折历程,表现主人公勇敢正直的性格,歌颂其对新生活的追求,联系个人抗争和社会环境,表现城市生活强烈的时代气息。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质朴,在报上连载用广州方言,更具浓厚的广府地域文化特色,加之通俗易懂、悬念迭出,十分吸引人。剧作家夏衍评其“既有时代的特征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文字朴素、语言精炼”。茅盾更赞“这在南方真是从未有过的事”。后由日本作家译成日文,名为《虾球物语》,以后又译成英文、南斯拉夫文,并在国内改编为话剧、电视连续剧等。欧阳山(—年),湖北荆州人,原名杨凤岐,自小随养父流浪,童年到了广州。16岁读初二,即发表处女作《那一夜》年在其主编的《广州文学》上连载爱情悲剧小说《玫瑰花残》了。
年到上海,连续推出《桃君的情人》、《爱之奔流》《密斯红》等长篇小说,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年以后,他把创作视角传向工农,写了不少反映城市贫民、农民悲惨生活的小说,如《竹尺和铁锤》,《鬼巢》等。抗战时,欧阳山积极参加抗日文化运动,先后创作《三水两农民》、《爸爸打仗去了》和长篇小说《战果》年与夫人作家草明到了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后深入当地农村,写成陕北边区合作化小说《高干大》,塑造了一个农民共产党员的典型形象,获很高的评价,后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外出版。建国后,欧阳山一直生活在广州,先后写出中篇小说《英雄三生》、《前途似锦》、《红花岗畔》,以及若干短篇小说,散文、特写等。
其中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代风流》凡五卷,即首卷《三家巷》,二卷《苦斗》,三卷《柳暗花明》,四卷《圣地》,五卷《万年春》,共万字,从年动笔,写到年,跨度28年,为反映广东革命斗争的第一部杰作。小说再现了大革命时代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广州起义等历史事件,塑造了周炳、周金、区桃等革命者,以及革命先烈张太雷、苏兆征等光辉形象。出版后好评如潮,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为此写了《欧阳山创作论》《欧阳山评传代风流》后获广东“鲁迅文艺奖”,也是珠江文学的一项殊荣。草明(—年),顺德人,原名吴绚文为有数的女作家。自小生活在蚕桑之乡顺德,年入读广东女子师范学校,开始写缫丝女小说。
年到上海,加入“左联”,在《文艺》上发表《倾跌》《大涌围的农妇》《绝地》等中短篇小说,多以缫丝女的不幸命运为题材,颇有现实意义,抗战时与欧阳山同上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抗战胜利,草明到了东北,长期生活在工人中,创作以战后恢复生产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动力》,后被译成10多种文字。作为出身于珠江三角洲的女作家,她对故乡有特殊的感情,作品中缫丝女的形象及其自强不息的精神,折射了珠江文化风格。刘思慕(—年),广东新会人,岭南大学毕业生,笃好文艺。年游学欧洲,翌年归国,发表游记文集《欧游漫忆》,以清丽潇洒的笔调著称。后相继有《野菊集》、《樱花和梅雨》等散文集问世,极富现实和美学价值,其文章风彩倾倒文艺批评家。
北京大学王瑶教授说他的“这些作品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上是有它的历史地位的”。黄秋耘(-年),原籍广东顺德,生于香港。20世纪30年代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发表不少散文、诗歌、小说。建国后,为中国作协《文艺学习》常务编委,后到《文艺报》工作,受到不公平待遇,历尽坎坷。“文革”中回到广东,笔耕不辍。代表作有《锈损了灵魂的悲剧》《丁香花下》《往事并不如烟》等,以及若干散文集、评论集、自选集等。其作品针砭时弊,反映现实,感情丰富,笔锋尖锐辛辣,直指人心,因而毁誉参半。年出版的《控诉》即为一例,字字看来皆是血,不乏对丑恶现象的有力控诉,引起不少读者共鸣。秦牧(-年),原籍广东澄海,出生于香港,在新加坡长大。
抗战时在广州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年开始发表散文。后进入东江解放区从事传媒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曾任《羊城晚报》副总命宣传工作。建国后在高校编辑。以散文著称,不少作品入选中学、大学课本。主要有《花城》、《潮汐和》、《贝壳集》、《翡翠路》、《长街灯语》、《艺海拾贝》,长篇小说船》、《星下集》、《愤怒的海》等,为一代散文大师。陈芦荻(—年),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早年写诗,诗风充满伤感、朦胧、晦涩。抗战救亡风潮涌起,其诗风大变。年出版处女诗集《桑野》,表现百姓疾苦与抗争,高呼“这世界太荒芜了,需要人工开辟!”,宣布要“在血泊中孕育,在炮火中成长”。后又相继出版《驱驰集》《远讯》等将个人哀愁融合于民族命运。
宣称“大地还未睡醒,人心,却亮着一盏灯”黄药眠(—年),广东梅县客家人,与黄遵宪人境庐为邻,既是诗人,又是文艺理论家。年在桂林出版《论诗》,后易名《战斗者的诗人》彰显作者的战士情怀。年11月,桂林沦陷,黄药眠发表长诗《桂林底撒退》,为其诗人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长达行、29节,既为抗战史诗又是抒情佳作,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啊,桂林的火把桂林都烧红啦,桂林的烟把云都熏黑啦,烟球在大街上,打着盘旋,窗子里,吐出了火舌唉,这是多么恐怖的日子哟!他们炸的,烧哟!陈残云(—年),广州郊区人,抗战时步入文坛。
年出版第属新浪漫主义诗作,后又有一部诗集《铁蹄下的歌手》,为抗战而呼《以守夜卫》、《野火》、《母亲的诗》等名作问世,开始崭露诗坛。建国后,转向小说,描写珠江三角洲水乡风情,不乏男女之爱,充满广府地方文化风格,其粤方言韵味很受读者欢迎。还与他人合作电影剧本《南海潮》,饮誉一时。后又有长篇小说《热带惊涛录》付梓。身后有《陈残云文集》10卷本存世。吴有恒(年),广东恩平人,长期在广东从事地下工作。年到延安,曾任粤桂边区部队司令员、粤中纵队司令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羊城晚报》总编辑等。《山乡风云录》为其代表作,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华南山区游击战争,成功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屡屡出奇制胜的女英雄刘琴。
文字清丽秀逸、情节生动,不乏民情风俗,构成动人的艺术画面。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北山记》、历史小说《香港地生死恩仇》、《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年留学日本,话剧本《山乡恩仇记》等。钟敬文(—年),广东海丰人。年到中山大学任教,参建民研究民间文艺和民俗。年起在中山大学任教。年赴香港,任教于达德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学院文学系。建国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仍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和创作,并任多个民间文学刊物编委,是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有“中国民俗学之父”之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代表作有《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册)、《新的驿程》、《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民建国后到“文革”之前,珠江少数民族文化也取得不少艺术成就。
广西韦、壮族彩调歌剧《刘三姐》、云南彝族撒尼人传说及其电影俗学论集》等。《阿诗玛》、云南边境民族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白桦故事长诗《孔雀》、海南岛革命题材小说及梁信电影《红色娘子军》、蔡楚生和陈残云等取材广东渔民其麟长诗《百鸟衣》斗争生活拍摄的电影《南海潮》等,都是享有崇高声誉的珠江文化代表作品。作品中撒尼人姑娘阿诗玛、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形象至今仍家喻户晓,甚至反角莫老爷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经典之作虽在“文革”中受到批判,作者受到迫害,但风雨过后,它们仍重放光明,更显示其为珠江文学百花园中一块块璀璨的瑰宝。好了,文章到这就结束了,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可以给小编留言!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