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志愿者之城。数据显示,年初,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3%。居于这座城,爱惜这座城,服务这座城,日常的点滴善行、我为人人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形塑着深圳的城市风骨,也成为深圳人文化底色中共同共通的一抹红。当疫情突然而至、困难迎面而来,城市在行动,志愿者的力量迅速汇集。日前,团市委召开全市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工作部署会,向全市共青团和志愿者组织发出社区防控战斗集结令,发动组建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月11日,全市防疫志愿服务平台已发布个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活动项,短时间内形成大、中、小三级统筹有效的志愿服务队伍,社区联防联控志愿者人数达人。
志愿者行走于战疫一线,深晚记者来到他们中间。他们的故事并不宏大,一锅锅暖暖的防感汤、一篮篮新鲜的蔬菜、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但是我们知道,无数个这样的故事,正在城市的角落抚慰我们的心灵,无数个这样的故事,正在书写我们共同经历的历史。
一锅防感汤——罗湖志愿者:每天两小时煲出爱心满满防感汤
▲新秀社区党员志愿者神富强为居家医学观察的家庭配送食品物资。
疫情发生以来,共青团罗湖区委迅速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形成志愿服务队伍工作机制,在全区83个社区分别组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其中东晓街道已实现每个小区义工全覆盖,罗湖各社区处处能见罗湖义工背影。截至目前,罗湖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人数达到人次,参与人数日均增长余人次,服务居民累计12万余人次。
深晚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罗湖区志愿者都经过培训,防护措施不到位绝不上岗、防护培训不合格绝不上岗。除了家户排查、设卡测温、物品转运、隔离关怀、心理疏解、社区宣传等志愿服务,志愿者还为居家观察居民提供无接触志愿服务。
疫情期间,东晓街道东晓社区海鹰大厦3栋出现确诊病例后,志愿者何洪斌每天组织八九个人的义工服务队对52户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进行服务,提供上门送菜、送快递、送大米和矿泉水等生活物资服务。该小区不设电梯,他们每天跑进跑出、跑上跑下几十趟,从早上7时多忙到晚上11时,有时为住户送的燃气罐重五六十斤。何洪斌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服务队都是年轻力壮,平均年龄30多岁,每次扛重几十斤没问题,看到居民收到物资后开心,我们也开心,他们的感激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黄贝街道新秀社区的杨德权,8年来一直服务于社区的社康中心。疫情发生以来,他从大年三十开始至今,不间断服务社康中心,除了接受咨询、帮忙测体温,还带老人们体检,他每天早上7时多准时到社康中心煲防感汤,一大口锅,要煲2个多小时,可以供一两百人喝汤。
新秀社区还有一支青年服务队,队员都是年轻志愿者,神富强、廖桂怀、姚保安等志愿者从疫情发生以来每天都参加服务,包括出入口检查、测体温、指引登记、社区巡查、劝阻居民聚会聊天、协助居民拿物资送快递等,近几天返深居民日渐增多,服务团队志愿者的工作时间更长了。
一套吃饭隔板——宝安志愿者:自己工作做好,整个园区的防疫压力就会减小
▲志愿者林雁南为职工食堂提供的套吃饭隔板发挥了大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绝大多数市民都宅在家中,而宝安出现一抹逆行者的红色身影,他们出没在小区门口、在交通要道交汇处、在工业园区外、在商超内……为居民提供体温测量、宣传引导、心理疏导、秩序维护、应急救援等多个类别的服务,他们是社区联防联控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月11日下午,深圳下起了雨,宝安区松岗街道碧头第三工业区检疫点外,依然站着几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其中3人撑着伞站在雨中,对进出工业园区的群众和车辆进行检查。一辆小轿车驶过来,为了避免车内人员下车淋雨,3名志愿者赶紧上前,请车主打开车窗,从窗外为车内人员测量体温,并向其派发了防疫宣传手册。
一旁的宣传棚内,几位轮岗的志愿者也没歇着,他们准备了姜汤、雨伞、口罩等物资,当群众有需要时,会将相应物资派发给他们。我们提前准备了雨具,而姜汤是给那些骑车淋了雨的群众驱寒的。松岗街道联防联控碧头工业区青年战疫突击队队长唐复军介绍,随着节后返工高峰的到来,各工业园区防疫工作压力都面临较大挑战,但是他们这支志愿队伍与碧头工业园区的联系很紧密,大家会相互配合全力以赴应对挑战。我们的队员基本都是园区内各公司的的工会主席或党支部书记,他们对公司的员工都很熟悉,沟通起来更顺畅,有啥问题,公司也能出面协调解决。
深圳信隆健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亚坤也是碧头工业区的一名志愿者,他们公司满员情况下有多人,占了碧头第三工业园区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他从一大早就带着4名义工守在园区入口。只要我把我们厂里人员的防疫工作都做好了,那整个工业园区的防疫压力就会减小。来自旺鑫纸品包装(深圳)有限公司的志愿者林雁南则将套吃饭隔板送到了松岗街道碧头社区职工之家食堂,隔板将一张桌子隔成4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效解决了园区职工就餐安全问题。
深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协助基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共青团宝安区委、宝安区义工联建立了一支人的区级联防联控志愿服务直属分队,以及一支由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其中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又细分为支小分队,分布在宝安的各个社区。
各街道在联防联控志愿服务方面也各有特色,宝安区沙井街道民主社区成立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正式开展两员双工(即党员、团员、义工、社工)联动志愿服务,关爱主动接受居家医学观察的鄂籍返深人员。松岗街道组织成立了4支团员青年战疫突击队,队员以年龄28岁左右的团员青年、党员志愿者为主,他们承担了应急服务保障、社区小区联防联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的工作,在抗疫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截至目前,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宝安区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场,参与服务人次人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
一只菜篮子——龙华小胖:把小区老邻居服务好
▲小胖赵发威把采买的蔬菜送上楼。
2月12日中午1时,小胖赵发威把刚买回的蔬菜放在景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桌上,准备给社区居民贾阿姨送去。据了解,这是龙华街道义工联菜篮子分队骨干小胖第6次给贾阿姨送菜了。为了实现无接触配送,每天阿姨会把绳索放下来,她会电话告诉我们需要的菜品和生活用品,我们把她需要的东西装在篮子里‘送’上去。
赵发威24岁,但今年已是他加入龙华街道义工联的第7个年头。由于身材微胖,景龙社区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里的同事都称他为小胖。为积极响应全民战疫号召,龙华区制定了《同心战疫守护龙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方案》,通过深圳志愿平台发布抗疫志愿者招募令,成立了1+50龙华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在区和50个社区共招募到志愿者名,小胖就是其中之一。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邻居,六七十岁的叔叔阿姨本身身体不好也有很多基础病,我能做的就是减少他们可能被感染的几率,让他们尽量少出门。
观湖街道青年突击队队员吴晨的抗疫日常则是从大年初三开始的,当时人手不足,我一到岗便连续上了三个‘全天班’,每天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吴晨介绍道,连续工作三天后,他休息了两三天,又继续奋战了一周夜班,从下午4时到晚上12时。工作的这8个小时里,我们全员不离岗位半步,吃饭是由社区工作站的人帮忙把食物送过来,连上厕所都是轮流过去。说到这儿,他忍不住粲然一笑。
在龙华志愿者的队伍里,妇女能顶半边天绝不是一句口号,民治街道樟坑社区疫情检测点就有这么两位巾帼英雄——潘金朋、周顺娇,她们告诉深晚记者,面对疫情逆行而上,只因为一句关键时刻,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民治街道樟坑社区志愿者分为两班站岗,上午9时至下午1时以及下午1时至6时,一次性只能报3天,我会全部报满,有时候甚至是报全天,潘金朋描述她的志愿者日常道。有几个姐姐年龄比较大,但是她们都还在坚持,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与其他一线志愿者的工作日常大致相同,但潘金朋表示也会碰到许多暖心的小故事。有热心居民送来口罩指定让我们志愿者签收,还有的会每天煮好姜茶送过来。
一位农场主——光明志愿者:疫情发生前就给老人送菜,现在更要坚持
▲曾淦星在打理菜园,新鲜采摘的蔬菜会送到社区老人家里。
在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中,各社区积极倡导住户宅在家中,减小交叉感染的风险,超市缩短了营业时间、快递、外卖暂停送入小区,如何让宅在家的居民坚持到最后?在光明区,有这样一群人,每天风雨无阻坚守在社区的出入口把关,为社区孤寡老人送菜,帮孕妇收存急件,尽自己所能为宅家人士提供贴心服务,他们是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员,基层防疫的坚实堡垒。
2月9日早晨8点半,曾淦星没像以往一样下田打理菜地,因为从今天开始,他的工作内容转为社区巡防。从早上9时至晚上7时半,他在玉律村的2号和4号岗亭之间轮班支援安保,为进出小区的来(返)深人员测量体温和登记个人信息,巡查大街小巷对街坊邻居宣传防疫知识,规劝大家出门戴好口罩、每天做好消毒等。
曾淦星是光明玉塘玉律义工队队长,是队里的老党员。2月9日前,他是热心的农场主,和队员们打理着4亩菜地。每天一早,他们将最新鲜的时令蔬菜收割,送到村里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门口,风雨无阻。疫情发生后,他和队友仍坚持为村里5户困难老人送菜,这份自发的善举,让行动不便,买菜也不便的老人不担心没菜做饭。疫情一开始,我一个个打电话提醒老人尽量在家待着,他们有时待得很闷想出门走走,会先打个电话问我可不可以,我嘱咐他们一定要戴好口罩才行。曾淦星说,街坊的信任也让他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区守护人的责任,和身为一名党员的使命。
社区居民的信任同样是谢如文志愿工作的动力,她是光明凤凰甲子塘义工队队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近12年,是深圳市五星级义工。疫情发生后,她担心前线人手不足,提前从老家湛江赶回岗位。1月27日,她人在湛江老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