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感人潮汕侨批里的温暖年味羊城派
TUhjnbcbe - 2025/1/21 20:15:00
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赵映光通讯员佘振国

由于各种原因,古往今来,总是有很多人春节期间无法与家人团聚,但这并不影响在外游子通过各种方式向亲朋送上浓浓的节日祝福问候。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9日就从汕头侨批文物馆采访获悉,作为曾是海外华侨与国内侨眷感情纽带和经济联系的潮汕侨批,便承载了众多这样感人的年味故事。

汕头侨批文物馆中收藏的“过年批”汕头侨批文物馆供图

在没有互联网、交通和通讯都相对落后的年代,远隔重洋的人们总能在祖国报年钟声响起时,勾起浓浓的乡愁。于是,侨批这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便扮演起了海外潮人与家乡联系的纽带角色,海外潮人通过“侨批”这种特有的方式,将感情通过笔墨沉淀在批信上、糅合进批款中,并一起折叠进了侨批的信封之中,寄给国内的亲属除了批款和慰问外,还有一颗赤子思乡之心。

据悉,旧时除夕夜或岁首,长辈给儿女的钱物称“压岁钱”。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中就有如此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潮汕人将压岁钱称之为“腰金”,而更通俗的叫法则是“压腰”,在实际操作中潮汕人已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凡春节给红包,无论老少都叫“压腰”。

记者在走访时就看到,汕头侨批文物馆收藏的逾11万封侨批中,便有不少“过年批”——在每年春节到来之际,在海外打拼的华侨总会通过“侨批”给家乡的亲朋寄回“压腰钱”,并送上美好的祝愿。

张美生先生珍藏的晚清新加坡林炳和寄潮安大寨上官路乡内新厝“家有若兄台”的新春批信图片来自“侨批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人潮汕侨批里的温暖年味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