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在三轮车上为村民逐户进行核酸检测。
“4月13日,我的家乡按下了‘休整键’。封控的日子里,这段所见所闻成了我人生迄今最重要的经历,我的思维和价值观得到了洗礼,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清徐融媒记者孟涛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西谷乡长头村发现一例阳性人员。”4月13日一大早,起床后准备吃饭上班的孟涛接到同事的电话,这个消息顿时轰炸在他的耳边,也轰炸在清徐县每个人的心中,一下子打破了小县城昔日的安宁。
疫情发生后,县乡村三级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对患者实行隔离,并紧急采取各项防控措施。
防控第一步就是封堵,孟涛成为隔离区内的一员。作为媒体人,后来的几天,在得到村委会的允许和防护措施得当的前提下,他以记者身份走上街头,见证了政府对待疫情的迅速担当,见证了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为抗击疫情的艰辛付出。
为有效抑制疫情蔓延,村内实施严格的网格化管理,网格之间用铁皮进行了封堵,网格管理员各司其职。每户村民大门上安装了防疫警报器,村外设置了卡口并派专人看守,大街小巷都有防疫巡逻员的身影。
这些特殊的防护措施是对村民的关爱和负责,村民们不仅理解支持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而且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志愿工作,这样一来,志愿者的岗位竞争显得异常激烈。“村委会最终以‘优质化、效率化、适用化’为要求挑选志愿者,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孟涛说。
作为封控区,在进行核酸检测时,长头村采取的是上门服务形式。由于检测人员及检测工具都需要通过三轮车进行运输,一时间,医生、志愿者都“变身”为三轮车司机。他们满载着人员和物资穿梭在乡村小巷,雪白的隔离服和路边碧绿的庄稼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不是我们身体超能,而是我们有太多牵挂。”孟涛说,由于禁止村民随意走动,大批猪肉、蔬菜、药品等生活物资由志愿者逐一上门发放给村民。不同的分工,同频的辛劳,大家对这个小村庄、对整个清徐县毫无保留地付出着。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伸手援助,长头村儿女凝心聚力,仅4月15日一天时间,村委会就收到村民以及爱心人士捐助的十几万元捐款……
“4月13日,我的家乡按下了‘休整键’。其实,它一直都在热血前行,因为政府的抗疫部署在推进,医护人员的援手相助在持续,村民们齐心抗疫的决心在跳动。”孟涛说……
记者阎轶洁通讯员孟涛文/摄太原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