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曾垂清(左)与弟弟曾垂诰(右)执手寒暄。廖威/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38年前,因胞兄未参加父亲葬礼而心生怨恨,他一怒之下中断联络。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日益思念兄长。近日,在株洲日报社记者廖威的帮助下,他找到已定居成都的兄长,兄弟重逢,而让兄弟间误解了数十年的故事也揭开了谜底。
因父亲丧事,兄弟生嫌隙
曾垂诰是茶陵县湖口镇一名普通农民,去年9月,子女们摆了几桌宴席庆贺他80大寿。老人开心之余,将藏在心底已久的心事告诉儿孙:年以来,他与母亲、胞兄已失联,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见兄长一面。
年,曾垂诰出生在衡阳西渡镇一个书香家庭,家中排行老二,哥哥叫曾垂青,父亲是一名教师,重视教育,将两个儿子都送进学堂。长子曾垂青学习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株洲航空工业学校,次子曾垂诰也读完了高中。
那时,兄弟感情很好,哥哥求学期间,曾垂诰还从老家搭车看望。后来,曾垂青毕业分配到成都市第一航空学校工作,曾垂诰则因工作原因离开老家,在茶陵县安家落户,兄弟俩虽远隔千里,多年来靠着书信联络,亲情不减。
曾垂青在成都发展不错,将母亲接到成都照料,父亲不愿离开故乡,跟着次子曾垂诰生活一段时间后,独自回老家衡阳生活。
年,曾垂诰带着一家人到成都探望母亲和哥哥,受到热情招待,母亲拉着久未谋面的次子询问家中情况,哥嫂则带着侄儿逛街买新衣。那次相逢,一家人约定常聚。成都之行,一切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一年后,父亲的离世让俩兄弟产生了隔阂。
年3月,衡阳老家传来父亲过世的噩耗,曾垂诰回老家奔丧的同时,通知了远在成都的兄长,原想着兄长会回来主持葬礼,可左等右盼,等来的只有他寄回来的元钱及一封信。农村地区非常注重孝道,乡邻们对葬礼上始终未露面的曾垂青颇有微词,曾垂诰听在耳中如刀扎心,心中兄长伟岸的形象崩塌,他至此断绝了书信往来。
父亲的离世,让曾垂诰愈发思念远在成都的母亲,可他对兄长的怨愤并未消弭,也因面子观念作祟,不愿主动前往成都见哥哥。再者,自己膝下儿女众多,四五张嘴靠他抚养,也没这份空闲。
时过境迁,兄长未出席父亲葬礼一事曾垂诰早已看开,他也曾给兄长寄过信,但被告知通讯地址查无此人。人过了80岁,剩下的日子掰着指头过,到母亲坟上祭拜一次,与兄长再见一面成为曾垂诰心中夙愿。
几经辗转,记者找到曾垂清老人
重提旧事,曾垂诰情绪激动,一度落泪。曾垂诰外孙女为帮外祖父了却心愿,去年年末,通过网络发布寻人启事,请成都当地网友帮忙传播,可消息发出后如石沉大海。年初,她联系了株洲日报社廖威记者,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忙寻亲。
了解事情始末,廖威欣然接受了委托。委托人提供了两个关键信息:曾垂青曾入职的“成都市第一航空学校”,以及曾母曾经注册户籍的“成都市东城区双桥子派出所”。
廖威通过查号平台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第一航空学校前身)取得联系,学校一位胡姓老师答应帮忙寻找。胡老师在退休职工花名册上未找到曾垂青的名字,又在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