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勤饮食店
在杭州城站附近的城头巷号,有一家名叫“素勤饮食店”的小饭馆,已经开了22年。
最早去吃的都是附近的居民和写字楼里的小白领,后来,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让这家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小店越来越火。
朱亚兰奶奶既是素勤的老板也是主厨,她的创业故事让很多年轻人都相当佩服。朱奶奶是江苏启东人,年来到杭州,年开这家店的时候是57岁,如今已经79岁了,可还是忙得停不下来。“素勤”是朱奶奶女儿的名字,今年也有50岁了,在店里负责切配。她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记者,店里一年忙到头,今年年初的疫情让店里总算“空”下来了。趁着生意淡的时候,把店装修了一下,还改造了排烟设备,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的素勤灯光昏暗,墙皮斑驳脱落,很多人都想不到,在这两间60年代的木结构民房里竟然藏着一家淳朴的小饭馆儿,连厨房都没有和用餐区隔开。每道菜从切配到下锅整个过程一览无余,让人有在自己外婆家厨房等着吃饭的亲切感觉。现在,厨房和用餐区总算用透明塑胶帘子做出了隔断,厨房里热火朝天的景象依然尽在眼前,餐桌上还堆着各种蔬菜。但是,很多客人丝毫不介意坐在这样的位置上吃饭,因为真的是一座难求,能坐下来吃就不错了。素勤饮食店每到饭点儿必须排队才能吃到,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甚至有吃货专门从外地赶过来吃,经常在店门口遇到背着旅行包、拖着拉杆箱在等位的客人。门口这位背包的就是从苏州赶过来的客人,他们几个人大老远赶到这里,不知道中午的菜已经卖完了,他们正派出代表和朱奶奶商量,看看能不能给安排一些可以吃的,这样的场景经常在店门口发生。有客人说,朱奶奶,你可以去弄个叫号机了。朱奶奶说:“我还是弄张纸写写算了,叫号机要懂电脑,我肯定弄不灵清的。”素勤饮食店的菜单就是一张塑封过的A4纸,只有在店里客人少一些时,你才能看着菜单报菜名,忙的时候,客人都是自己把菜单写好。在杭州的民间大厨里,朱奶奶算是罕见的高龄厨师,年纪大了,忙得久了,难免会动作不到位,有时味道就会跑偏。于是,朱奶奶就请了一位年轻厨师,带了很长一段时间,每道菜的味道都对了,才敢放手让他独立操作。现在,客人们已经很少看到朱奶奶亲自烧菜。有客人和她开玩笑说,朱奶奶现在不用烧菜了,是做总监了吧。朱奶奶笑着说:“其实我忍不住还是会烧的,翻锅也翻的动的,就是年纪大了,一不小心就会受伤。”说起店里的菜,口味真的是非常家常。老顾客们说,店开了22年,味道一直就是这样。朱奶奶的父亲是专门操办乡镇宴席的厨师,她从小跟着父亲学,又在杭州住了62年,杭帮菜自然烧得得心应手,街坊邻居们都非常爱吃。朱奶奶说,别看我们店小,环境也不怎么样,但是用的食材可不能马虎。每天用的食材一定要新鲜,必须当天进货。店里的菜单也没什么变化,白斩鸡、雪菜蘑菇肉片、酸菜鱼,一直是店里最热销的三个菜。白斩鸡没有特别好的卖相,蘸料用最普通的湖羊酱油配上朱奶奶的独门调料,再加入蒜泥做成,看起来非常简单,却很给这道菜加分。一入口就知道是当天活杀的鸡,吃起来皮滑肉嫩,还有鸡香味。雪菜蘑菇肉片因为有蘑菇和雪菜,味道特别鲜美,肉也炒得也很软嫩,虽然口感清淡,却让人停不下筷子,用这道菜的汤汁拌饭特别下饭。素勤饮食店很有在家里吃饭的氛围,几乎每桌都会点米饭,香干肉丝、家常豆腐、酱爆茄子、尖椒土豆丝……这些吃货们喜闻乐见的下饭菜点击率自然也相当高。来这里吃饭感觉就是一团和气,很多年轻的客人们都亲热地叫着“奶奶,奶奶”,朱奶奶也是笑呵呵地答应,她经常会和客人们聊聊天,说说这家店老底子的样子,时常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高兴了还会唱上几句。朱奶奶虽然已经79岁,走路有些颤巍巍,但是气色非常好,动作也麻利,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数客人都会和她说同样的话:“朱奶奶一定要健康长寿,我们会一直来吃的。”来源:杭州吃货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葆青值班编辑:周勤大家都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