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寻找ldquo齐鲁小作家rdquo
TUhjnbcbe - 2021/1/30 6:22:00

笔尖流淌字迹,点点累计成为篇章。

近日,由山东省作家协会、齐鲁传媒集团主办,齐鲁晚报、山东文学杂志社、时代文学杂志社承办的“新东方·百年育才杯”山东省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正式启动。

这些变成铅字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舌尖上的幸福

侯文卓

德州一中级20班

厨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充斥着哒哒哒切菜的声音,瓦罐里鸡汤“咕噜咕噜”顶着锅盖的声音,面包机“叮”的一下弹出面包的声音。柴米油盐汇聚于此,锅碗瓢勺也来凑个热闹。

米饭的香气与炒菜的鲜味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梦幻又真实的味道。一道道朴实又美味的家常菜,便在这里孕育产生,冒着热气被端上餐桌,成为舌尖上的美妙享受。而家人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成了最早埋在我心中的一分美好,一丝幸福。

每年春天,奶奶便会在小院里的屋檐下撒下几粒丝瓜种子。到了夏天,丝瓜便像变魔术一般,“咻”的一下长成了。

巴掌似的叶子中间躲藏着一个个翠绿的身影,昨天刚刚摘过,今天又有了新的。整个夏日,几乎每天都可以吃到现摘的丝瓜。丝瓜的碧绿与夏日的蝉鸣相互映衬,交织出柠檬薄荷鸡尾酒一般美好清新的季节。

我对丝瓜最早的印象,大概是欢欢喜喜亲手把它们摘下,一蹦一跳交给爸妈的场景。锅里“嗞啦嗞啦”的热油声和餐桌上*绿相间的“鸡蛋炒丝瓜”是我耳濡目染的童年印象。

小时候,我嫌丝瓜有一种怪味儿,不喜欢吃,却非常喜欢摘,也许只是为了享受收获的喜悦吧。在投入高中紧张的生活后,我又忽然爱上了自家炒丝瓜的味道——是里面有一种朴实的泥土味儿,还有一种温暖的妈妈的味道?真是像汪曾祺先生在《人间滋味》里说得那样,人的口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其实是阅历变了,对事物的看法自然会跟着改变。

每年腊八,我家会熬腊八粥。与别人家的八宝粥不同,我家腊八粥是咸的,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灵感也确实来自那个朱元璋破庙馊饭果腹的故事。

香糯的大米小米粥中拌入煎好的、两面焦*的小豆腐块,炒趴的冬白菜,再加入少许盐搅匀,便成了我家独具特色的腊八粥。

虽做法简单,却有着一种花钱也买不到的滋味儿。太姥姥把这滋味儿传给姥姥,姥姥传给妈妈,妈妈再传给我,这古老的滋味儿便传承了下来。记忆里,这滋味儿倾注了妈妈早起的辛劳和对家人的爱。

大清早,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喝着滚烫的腊八粥,窗外腊月的风呼呼刮着,屋里却温馨暖和,欢声笑语在氤氲的水汽中弥漫,窗户上蒙着一层白雾,隔离了外面冰天雪地的世界。这是运河边一户普普通通人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滋味儿,是记忆中的细水长流的美好。

春夏之交,马扎菜(学名马齿苋)在地里探头探脑,墙根儿下,田埂上,到处都是它们绿油油的身影。这种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野菜,却是我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马扎菜性凉,清热解*,在炎炎夏日里,凉拌马扎菜不失为一道佳肴。

虽然凉拌马扎菜很好吃,但在味道上,马扎菜包子却更胜一筹。包包子需要用晾干的马扎菜。采来新鲜的马扎菜,用水焯一下,沥水晒干。它们在阳光下懒懒地躺着,渐渐褪去了碧绿的颜色,变得干巴巴的,丑丑的,却也饱吸了阳光的味道。一般是等到冬天,抓一把干菜泡发,然后切段,剁碎,拌进剁碎的白菜和叫人眼馋的五花肉馅儿,包成包子。

掀开锅盖的那一刻,白白胖胖的包子便躲在升腾的水汽中冲我笑了。马扎菜包子有一种淡淡的酸味,很对我胃口。

掰开一个,伴着鲜美的气味儿,烫烫的汤汁满溢而出,直馋得人吞口水。因为我特别爱吃马扎菜包子,每年夏天,姥爷会一大早去田野里采寻鲜嫩的马扎菜。姥姥再会把这些宝贝择洗干净,精心晾晒成马扎菜干,带给城里的我们。妈妈常说,马扎菜是她的“娘家菜”。如今,姥爷离开我们两年多了,姥爷采的马扎菜,成了我记忆中永远的温情。

一餐一饭的美味程度,并不在于它用了多少山珍海味,而在于这其中倾注了多少心思。多少人吃着海参鲍鱼而无动于衷,却被回家后的一句问候,一盏灯光,一碗家常面温暖心田。家常菜虽然简单,却凝聚了家人润物无声的爱。这舌尖上的幸福,使人久久回味。

(指导教师丁萌)

上海与ShangHai

赵优优

济南舜文中学五年级二班

“ShangHai”如今似乎是国际时尚的代名词。新旧外滩也好,浦东新区也好,从里到外都走在世界前沿,与“高速”“高薪”“高水平”息息相关。

但落脚外滩,我有点儿奇怪,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的树木似乎永远没有假期,一座比一座高的写字楼呆板地竖立在双向六车道的巨大柏油路旁。

在这儿,“高端”似是常态,各种见过没见过的“豪车”数不胜数,车流也大得惊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无差别的机械地拥堵着。就连树木似乎都被整齐地束缚着,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地挺立在街道两旁。

生活在高楼大厦小方格里的人们,男男女女、进进出出,身上总少不了香奈儿或古琦的装点,讲究的衣着、精致的妆容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地位和品位的高级。假日的商场人虽然很多,但走进去却空旷极了。服务员的脸上挂着完美无瑕的精准微笑,说一口在二三线城市人群口中听也听不到的标准普通话。

在上海,人们买得匆匆,走得匆匆,从来不停留,总是赶着做什么。速度压得人大气不敢多出,被生活裹挟着一路奔跑。他们像极了精心装扮的傀儡一般,行色匆匆、繁忙工作。

疲惫的我一天也忍受不了这样的冷漠,人多、时间少、速度快,如同卓别林戏剧中永远扭动扳手的机械人偶。

然而,我又来到了“旧上海”。小而老旧的公园里,老人说一口上海话,穿着大衫大裤,一边锻炼一边聊着家常儿女、八卦新闻,似乎没人去管什么高薪,好像只要油不涨价,他们就安心了。

小弄堂里,老奶奶三五成群地在几十年历史的房子外头,在连墙壁都泛*剥落的古巷中,笑呵呵地洗衣服、拣韭菜,说话也漫不经心,偶尔邻居走来,就拿一大把菜放进袋子里,塞给人家。

高速发展的现代,人们开始适应快生活,也习惯了麻木。但无论如何,人们总要学会在其中寻找自己的节奏,寻找属于自己的慢生活,这就是我在上海感受到的。

(指导教师 宋佳)

向日葵牵动我的情思

宋佳泽

济南市育秀中学小学部三年级一班 

我发现院子里长了几株向日葵。没有人知道谁种了它,但看着已长开的它,又不相信是风吹来的野种子。

从那时起,我每天浇水都要念着它了。可这几株平平的向日葵,都只是勉强地存活。几片花瓣就像是生生绑在花蕊上的,从未见它绽放过。它就默默地缩在角落,在阴暗与潮湿的地方,真令人唏嘘不已。连爸爸看到都说:“真是不会挑地儿长。”

如果不是上次的那场雨,我可能无法改变对它“没出息”的评价。

那是场大雨,来得急,来得突然。我们纷纷出动,搬运盆栽,排水,没有谁理会那几株向日葵,我甚至还困惑地想:“这场雨后还能见到它们吗?”雨水打在花朵上,花儿垂着头泄了气,周围全是水洼,地面变得泥泞。我叹了口气转身进了房间。

雨下了整两天。到了第三天,我急急忙忙去看那几株向日葵。路,还是一样泥泞,还是布满了积水。但花朵却抬起了头,直起了腰,每一朵花都绽放开来,向着阳光——那一丝树叶中射进了阳光,微微笑了起来。

我低下头,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幼稚的人。望着地上掉落的花瓣,我对这几株向日葵产生了新的认识。

就是这样平凡的花,不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晒,都做着它应该做的事情,追逐它爱的、向往着的阳光。

我们亦是如此啊!不能让一直苦苦追逐的梦想就因一场磨难而放弃。其实,再大的困难,都不及心中的向往,无法与阳光抗衡。

我开始敬畏起它们来……

(指导教师 张明娟)

想让你的作文见报

想和全省的中小学小伙伴一决高下吗

赶紧来参加我们的作文大赛吧!

初赛不限主题!

写出你的创意和文采,

赶紧来看看如何报名吧!

投稿参赛作文后

记得加入我们的齐鲁小作家qq群

群号:

山东省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大赛宗旨:

由山东省作家协会、齐鲁传媒集团主办,齐鲁晚报、山东文学杂志社、时代文学杂志社承办的“新东方·百年育才杯”山东省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是一项服务于中小学生写作实践,引导中小学生进行写作创新性尝试的公益性作文竞赛活动,自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一届。

活动旨在为全省中小学生搭建高水平写作平台,提升中小学生写作素养,发现文学新苗,助力发展素质教育。大赛积极鼓励中小学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ldquo齐鲁小作家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