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凡语
摄影|南海童子
●一月的桥
《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唐·孟郊
“天津晓月”,洛阳八大景之一。
孟郊曾在洛阳居住。《旧唐书》里说,他性情孤僻、不合群。他看到的“天津晓月”亦清冷、孤绝:桥下结了冰,路上没有人,树叶凋零,楼阁空空,只有皎洁的月光映着远处嵩山上的白雪。
天津桥旧址,在今洛阳桥西侧不远处,现已不存。
此桥始建于隋代,废于金元时期。它起初是座浮桥,由铁链连接船只架成,后来改为石桥。因其横跨洛河渡口(津有渡口之意),直通天子所在的皇宫,故名天津桥。
隋唐时期,天津桥是连接洛河南北的主要通道,桥头有集市、酒楼,行人、车马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今日洛阳交通发达,洛河上的桥越来越多,城中的立交桥也越来越多。古时皇宫禁地,如今人人来去自由。
孟郊若在,是否会融入活力满满的洛阳“朋友圈”?
●一月的城
《放歌行(节选)》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王昌龄
“十二楼”,指传说里的神仙居处,泛指高层的楼阁。
王昌龄的眼,像“航拍镜头”,从高到低,从远到近,拍下了唐代东都洛阳城的壮
观景象:洛河穿城而过,河畔城楼巍峨。
天子端坐在明堂内,接受大臣觐见。明堂,亦称天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是古代帝王“明*教之堂”,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型典礼均在明堂举行。
隋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女皇武则天执*时期的明堂,位于洛城中轴建筑群的制高点,是唐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王昌龄对明堂的仰望,不是个例。走进明堂,得见天子,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古
代文人的最高追求。
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鼎路与中州路交叉口东北角,有今人复建的明堂,凭票可参观。
THEEND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小闫
审核:赵怡
洛阳晚报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