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3/22 5:57:00
退休后,单位都给每位退休人员订有报纸杂志,其中就有《大同晚报》。我每天吃过早饭第一件事就是到小区大门的警卫室取报纸。取上报纸后,一边往家走一边翻看报纸大标题。回到家后泡上一杯茶,戴上老花镜,再细细阅读里面的内容。这已是我每天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说起与《大同晚报》的情缘,话就长了,可以这么说吧,在我刚懂得啥是报纸的时候,见到的就是《雁北日报》(《大同晚报》的前身)。那个时候大人们每天吃过晚饭聚集在村里的小学校里,记完工后由小学老师给社员们读报学习。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这是雷打不动的一项*治生活,况且社员们都乐意听。小山村里的社员基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小学老师是这个村里文化最高的人。老师不光能读报,主要是能讲解报纸里面的内容,其他半文盲也能读报,但有时就解释不了其中的意思了。《雁北日报》是每天必读的报纸,这里既有国内外新闻,而且还有当地农民们最喜欢听的各类消息,有工作的,有生活的,还有科学种田的知识。我父亲虽耳背,但还是坐在读报人的面前,一只手做成喇叭状,放在耳后,眼睛盯着读报人的嘴,认真地听着。现在想起父亲听报时的神态也很感动。有一年小学老师有事不在村里,半文盲的社员也刚好不在。中东地区发生了第三次战争,公社的有线广播天天说此事,但全村人谁也不知道“中东”是哪个国家,在哪个地方。社员们在一起讨论说:“听说有苏联、美国、日本、英国、朝鲜、越南等国,没听说过有‘中东’这个国家。”直到公社书记来村里下乡向社员们讲解国内外形势时,社员们这才知道“中东”原来不是个国家,是指一个地区。书记从学校里的一捆报纸里找出《雁北日报》说:“这报纸上写得很清楚,可惜你们不认识字。”社员们对公社书记敬佩的不得了,纷纷说:“怪不得人家当书记,知道的东西就是多!”等到我上了初中后,村里的小学老师对我说:“《雁北日报》副刊里有些文章写得很好,我给你保存着,星期天放学你到我这里来取,你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的。”初中教我们的语文老师从《雁北日报》上选出好的散文、记叙文和诗歌等,要求我们背诵,并对学生们说:“要想写好作文,各类体裁的范文各背会五十篇,你写文章一定不难下笔了。”所以,《雁北日报》上的好文章成为我们必背诵的内容。我们那时候上学没有什么参考书之类的,全县就一个新华书店,读完高中了我一次也没去过书店,再说去了也没钱买书。想学习课外读物的知识只有报纸,《雁北日报》副刊的文章最贴近中学生,是我们唯一可读的,也能够读到的课外最好读物了。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我也成了村里的文化人,每天的读报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雁北日报》又成了我每天晚上见面的好伙伴。高中毕业的第二年我参*入伍,在**区边防部队服役,工作训练之余常有一种写作的冲动,所以就把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写成文章寄给*队和地方的各类报刊杂志,收获颇丰。这主要得益于学生时代认真阅读《雁北日报》时打下的基础,厚积薄发,才有了此时的成绩。在我服役的第十五个年头,同年入伍的左云县一位战友因抢救国家财产光荣牺牲,被评为革命烈士。我将战友的事迹写成报道寄给《雁北日报》编辑部,过了不久报社给我寄来了稿费,我知道稿件采用了。我给在雁北行署工作的战友打了个电话,帮我把报纸寄来,不久收到报纸。稿子在《雁北日报》年5月20日的第三版全文刊登,占了几乎一个版面。看到这里,我感到还是家乡亲,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儿女们。所以,当我年退出现役,做转业去向的选择时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家乡。这时的雁北地区早已和大同市合并,《雁北日报》已更名为《大同晚报》。这对我来说报纸只是变了个名字,感觉其他什么都没变。我在市环保局做新闻报道工作,那个时候的环保工作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