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小记者团6月1日组织的“送灿烂笑脸”活动中,以下小记者的文章被刊登在6月10日的《贵阳晚报》上:
1、同一片蓝天同样的笑脸
晚报小记者罗想想贵阳甲秀小学五(3)班指导老师蒋英
2、我的六一节
晚报小记者吕皓宇南明小学二年级(5)班指导老师:蒋明霞
3、六一节去采访
晚报小记者刘亦唐南明小学五(3)班
小记者优秀文章同一片蓝天同样的笑脸
晚报小记者罗想想
贵阳甲秀小学五(3)班
指导老师蒋英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来到了位于贵阳市东山附近的曙光小学。当天是“六一”节,曙光小学要举行欢庆“六一”节的活动。我们贵阳晚报的10名小记者,带着前两天摄影师给曙光小学个同学拍摄的张笑脸照片,送给曙光小学的同学们。
到了曙光小学,我有些吃惊,因为曙光小学和我们学校的区别太大啦!教学楼和居民房混杂在一起,只有两块小小的操场,要到操场的话,只能通过一条小巷子,这条巷子狭窄得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操场上的篮球架已经生锈,看起来不太结实。乒乓球台就是一张大桌子,中间用四根铁钉固定一块木板当做球网。最出乎想象的是学校的大门,只有三个人站在一起那么宽,我把手举到头顶,轻轻一跃,就可以摸到学校的门牌。
作为晚报的小记者,我们今天还有个重要任务:对曙光小学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采访主题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我采访的第一个同学是六年级的韩旭,他说:“我想当一名发明家,我想变得像牛顿和爱迪生一样伟大!”最有意思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康徽,正在换牙的他说,他的梦想是让他的牙齿变好,多么有趣的一个梦想呀!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好朋友方明艳,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带着袖章站在校门口值日,我们一进学校就跟我们打招呼,还跟我们同行的小记者交换了电话号码,她的脸上随时都挂着微笑。
看着我们带来的一张张照片,每一个同学都笑得那么开心,我突然明白,虽然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铺着塑胶跑道的操场,但是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拥有同一样的笑脸!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注意到了学校的简陋,在采访的时候,即使处于这样简陋的环境,同学们也有崇高的理想,两相比较,更显示了同学们的可爱。通过这种对比,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非常不错。
我的六一节
晚报小记者吕皓宇
南明小学二年级(5)班
指导老师:蒋明霞
六一儿童节,我去曙光小学采访。那里的同学们,从家住的地方到学校,一路上弯弯曲曲,坡路非常多,很难走。我们走得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步行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个学校。
到了那里,我非常惊讶,这个学校的条件太简陋了,操场很小,只有一个乒乓球台,教学楼只有两层,教室都黑乎乎的。
小操场上,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正在为学校的“六一”庆祝活动布置现场,我也跑去帮忙。一会儿,节目开始了,让我惊讶的是:学前班的小小朋友们居然可以完整地背完《弟子规》,而且非常整齐,我也站在他们的前面和他们一起背诵,感受着他们的快乐。
我发现大家的愿望都是“平平安安“,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啊!
采访让我感受到:这些小朋友的学校环境虽然不够好,但是他们依然能在心里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努力学习,快乐生活。所以,我应该更努力更认真地学习!
编辑贺孝瑚: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提笔写就是一种成功!而且还写这么多字,通篇看来,没有错别字,语句也通顺,对所见所闻的描写简单明了,非常不错,希望加油,多参加我们的小记者活动,写出更多更好的稿子。
六一节去采访
晚报小记者刘亦唐
南明小学五(3)班
贵阳小记者团在6月1日有一个活动,就是到一个贫困村子里的曙光小学,和同学们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
我和妈妈一走入小学校门口前的巷子里,一大股猪屎味就“扑鼻而来”。一到学校,我觉得他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我们学校的门,十个人走一排都不成问题,曙光小学的大门,三个人走一排就得挤着进去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有两栋,一栋有三层,另一栋有五层,一个年级有6至8个班,而曙光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只有两层,只有七个班;我们学校的大操场很大,可以容下很多很多的人,而曙光小学的操场只有我们学校操场的四分之一。
我们去的任务是采访同学和志愿者。我采访了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康徽,问他有哪样愿望,他用他那稚嫩的童声说:“我希望我的牙齿能快点长起来。”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对曙光小学和自己学校的对比写得成功,不足之处在于泛泛比较,没有进行深化。希望小记者多参加我们小记者团活动,多写稿子,提升写作能力。
贵阳晚报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