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连续多天头版刊登悬念广告后,钱江晚报正式发布新闻资讯客户端“浙江24小时”的4.2版本,主要升级内容有千人千面、人机对话等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功能。这是客户端自2月8日上线以来的首次重大升级,也标志着钱江晚报机器人记者小冰全面参与媒体融合。
很多人都在问最开头的那个问题。事实上,小冰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程序,通过入驻新版客户端,参与内容聚合、内容生产、内容分发、用户互动,这几乎涵盖了新闻从无到有、从落地到传播的各个环节。
我们这样理解她的出现:机器人记者来了,我们更愿意定义为她“参与”新闻工作,拟人化的角色设定背后,是生产力工具的升级,就像当年Word来了,人们从纸笔转向电脑写作一样。
参与内容生产
融入算法的预测新闻,与常规内容形成互补
机器人写稿,在业内已不算什么新鲜事。
年,腾讯开发出新闻写作机器人。比DreamWriter更早的,是美联社从年夏天就启用了写稿机器人WordSmith。钱江晚报所属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也在其融媒体智能传播平台——“媒立方”上开发了写稿机器人模块。这类机器人写稿,选题主要集中在财经、气象、体育等可以通过模板和数据替换生成稿件的题材,这种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记者,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撰写更有深度、更有趣的报道。
钱江晚报的机器人记者,其技术来自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人工智能产品小冰。钱江晚报也是小冰作为机器人记者的全国独家合作伙伴。她参与的内容生产与上述机器人写稿略有不同,小冰的工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选题收集,另一种是直接生成新闻稿件。
选题收集,同时也是小冰写稿的初级形式——新闻卡片。小冰基于微软必应搜索引擎,从全网大数据中挑选出当天热点事件,并通过公开的社交平台数据,抓取网友对于该条新闻最主要的两种观点。每一张简单的新闻卡片上,小冰都配置了一张图片、一个标题、一段梗概、两个观点。
也就是说,小冰作为机器人记者,她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从全网收集选题。客户端4.2版本发布后,读者可以直接在“浙江24小时”官方网站的小冰专区里,看到全天候不断刷新的新闻卡片。
而小冰直接生成的数百篇新闻成品稿件中,又以“预测新闻”为主要亮点。以年奥斯卡颁奖礼报道为例,在颁奖礼开始前,小冰就预测出几乎所有小金人的归属,并写成新闻稿件《机器人记者小冰预测:爱乐之城获8座小金人》。
小冰最终成功预言17座小金人。系列稿件除了在新媒体发布外,还和奥斯卡颁奖礼预热报道一起,刊发在报纸版面上,与记者采写的常规内容形成互补,让报道更具话题性。
背后的原理,是小冰将微软研发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全网可用数据,挖掘专家和大众的喜好,并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得出预测结果。这种在一般数据新闻中融入预测算法模型的新闻稿件,可以与记者采写的常规内容形成互补。
截至目前,小冰已成功预测格莱美奖、奥斯卡奖、NBA总决赛等,接下来的预测新闻范围还将拓展至网球、电竞等赛事中。预测新闻配合常规报道,也成为钱江晚报机器人记者的特色产品,她并不取代人类同事,而是通过共同合作创新内容。
参与内容分发
藏在首页背后的算法,来自无处不在的“观察”
“浙江24小时”4.2版客户端在对外宣传时,用过机器人记者“无处不在”这个说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自动写稿外,小冰还作为客户端的算法推荐引擎,藏在首页信息流的背后。
来自腾讯企鹅智酷的调查显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已被越来越多用户所认可,认为个性化推荐能完全满足获取资讯的用户占比为15.2%,另有70.3%的用户认为满足程度为一般。而在以个性化推荐为特色的“天天快报”这款腾讯兴趣阅读产品上,年三季度短视频访问用户数与同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
而放眼目前海内外头部新闻客户端,不论是今日头条,还是Quartz,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标配。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24小时”也在4.2版本中加入了个性化推荐功能,而承担这一任务的,也是机器人记者小冰。
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算法只是工具,“浙江24小时”能与微软在这一环节达成合作,还得依赖浙报集团在用户行为数据、内容数据上打下的基础。
前文提到的媒立方项目,是浙报集团经过两年时间打磨的“中央数据库”,来自集团多个新媒体产品的用户数据、内容数据在这一平台上实现打通。同样基于这一平台开发的“浙江24小时”,也在第一个版本中就埋下了数百个用户行为的数据记录点,为用户阅读偏好判断和产品体验优化提供参考。
通过收集这些用户行为数据,客户端能够告诉小冰用户常规的偏好选择、停留时长、阅读文章比例,以及是否收藏转发,是否在阅读过程中有过评论、收藏、点赞的意愿。而小冰自己也会观察,用户是否更偏爱读某一位记者的稿件,或者在不同稿件的评论中写了什么。
基于以上这些,机器人记者小冰完成了文章特征标记和用户画像勾勒,然后去匹配内容和用户。
除此之外,4.2版本的“浙江24小时”首页上,还有一个本地新闻的入口。不同于其他客户端的“本地频道”,这个板块实现了无人值守,完全由小冰通过全文自然语义识别,来判定是否与用户当前地理位置匹配。
从这个功能来讲,小冰所做的是辅助工作,通过技术帮助人类同事扩散稿件传播。
参与用户互动
评论加对话,打造“熟人”关系二次推荐
上述机器算法推荐技术,在互联网内容分发领域,其实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这件事交给机器人记者小冰来做,则是在理性的算法中加入了一点“人情味”。
微软小冰一直强调自己是IQ与EQ并重的人工智能,并将情商的打造作为她区别于其他同类人工智能产品的特色。她的开发团队认为,有情商的人工智能更像人。因此,如果说小冰藏在首页信息流背后的推荐算一次推荐的话,她打造的基于熟人关系的二次推荐,才是“浙江24小时”个性化推荐的特色所在。
这个逻辑,有点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