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你们的孩子,现在还读新闻吗
TUhjnbcbe - 2021/11/20 20:07:00

1

长期以来,后台一直有读者给我留言提问:

“大师,能给孩子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吗?希望孩子能多一些阅读。”

我以前也说过,其实每个孩子的兴趣,喜好,习惯,包括阅读能力不同,喜欢读的书也不一样——比如我孩子就是这样,一些我小时候超级喜欢读的书,换她却并不感什么兴趣,我觉得没什么意思的读物,她却读得津津有味。

但有一点,我却愿意给所有家长一个同样的建议:

如果有机会,可以让孩子多读一些新闻。

2

为什么要读一些新闻?

这里忍不住又想起我小时候。

记得从初中开始,我每天放学回家,吃过晚饭,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躺在沙发上,拿起当天的《新民晚报》(虽然后来我供职《解放日报》哈哈),从头版看到最后一版:时*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包括“夜光杯”里的每一篇文章,甚至连中缝广告也不放过。

当时只是觉得纯粹地喜欢看报纸,读新闻,其实并不知道多读新闻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能了解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都在发生些什么,能时刻跟上时代的节奏,即便是作为一个象牙塔里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也不会和世界脱节。

其次,当我对我身处的这个社会和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我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就会更加成熟,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第三,当然是和自己的作文写作紧密相关:一篇好的新闻,从文章的结构,到论述的逻辑,到修辞的运用,都是一篇范文。

多读新闻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我写议论文从小到大都没怕过,各种最新的时事举例更是信手拈来,现在想来,和每天坚持读新闻是大有关系的。

说到这里,想到一件真事儿:

我在报社做记者的时候,大楼下有一位专门收废纸的老兄,初中文化,定点收我们这幢楼的各种报纸。他在我们这幢楼里很出名——在上海的楼市飙升之际,他已经买好两套房了。他对我们说过他的唯一秘诀:

“没事我就看回收来的报纸,了解上面报道的楼市行情,股市分析,这两套房,全是我看报看来的。”

现在想来,这也是很遥远的回忆了,因为,每天能坚持看报纸的人已经不多了。

3

当然,这不是说现在的人都不看新闻了。

了解新闻永远是刚需,但因为技术的革新,人们不再习惯看用“纸”印刷的新闻了。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如今,成年人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继续看由传统报纸和通讯社提供的新闻——没错,你们通过各种新闻APP聚合平台看到的绝大多数严肃新闻和有权威出处的报道,都是传统媒体提供的,而不是自媒体——但是,孩子们呢?

因为家长是严格限制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那么,现在的孩子们还读新闻吗?

不知道你们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真的是没什么渠道读到正儿八经的新闻了——让我感慨的是,可能现在有一些年后出生的孩子都不知道“报纸”长什么样了。

电视新闻还勉强留住了一席之地,不过在我家仅限于晚饭时间。

我们家每天晚上6点左右吃饭,这时我会打开电视,放东方卫视的新闻或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的新闻,孩子会一起听听,有时也会对一些社会现象和国际热点提一些问题,但一般早点吃饭,看不到整点新闻了,而且除了这个渠道外,我实在想不出她有什么渠道可以接触新闻了。

还有一个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是:

和我们的“读报”时代不同,如今已经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早已不再是稀缺品,有价值有含金量的信息才是。在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轰炸之下,我们成年人有时候都会迷失方向,更何况孩子?面对满屏弹窗的那些充斥各种诱惑性字眼或标题*的新闻,你是否放心孩子去看?

而另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真的让孩子去读一些纯严肃的新闻,他们是否会觉得枯燥?进而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于是我就想,有没有一个产品,能满足我三个诉求:

1、提供一个让孩子接触和了解新闻热点的渠道;

2、这个渠道家长是可以放心的;

3、能让孩子在新闻阅读中增长知识,培养阅读习惯。

4

有时候,还真是那句话:“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我想让孩子读《论语》,就自己写了一本,想让孩子了解一下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己写了一本,想让孩子多了解一些成语故事,就自己写了一本(正在写)……

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尝试写一些给孩子看的新闻呢?

于是,我就又开了一个“馒头星球”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们的孩子,现在还读新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