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省报老总编记者的责任是推动社会进步
TUhjnbcbe - 2021/12/9 16:38:00

人物名片:江坪,年11月7日生,浙江镇海人。历任浙江日报记者、编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总编辑。曾任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杭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现任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委副主任。著有新闻论文集《心向读者,情系万家》、通讯集《记者看天下》等,均收于文集《记者的足迹》(上下册)八卷。

采访组成员:浙江传媒研究院王晓东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滕昶

浙江法制报胡晓峰陈骞

01

采访组:江总您好。您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这次有机会采访您,非常荣幸。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

江坪:我的经历,和新闻直接相关。年,我还是宁波一个纺织厂的学徒工,生活在最底层。到了年宁波解放,我感到非常振奋,就马上和当时的南下大*取得了联系。因为我是在山东青岛读的小学,会北方话,所以南下干部就让我做他们的翻译,并培养我参加工会工作。

到了年,我被送到杭州的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学习。当时,我已经是宁波人丰布厂的工会主席了。因为我在人丰布厂写过几篇新闻稿,又是青年工人里比较活跃的一份子,工会干部学校的教育长就提出将我调到浙江工人报去工作。

从年起,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新闻工作岗位。年,浙江工人报停刊,我便到了浙江日报工作。我从记者、编辑开始做起,一直到部主任、编委、副总编、总编。我在*文组、评论部、农村组、工交组都工作过,这对我也是非常好的锻炼。可以说,是浙江日报培养了我。

我刚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读到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我就学“笨鸟先飞”。别人写一篇稿子,我就多写几篇;别人采访一次,我就多采访几次,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领导也派老记者带我,让我有了更快的成长。

02

采访组:您在新闻领域工作了那么多年,创作过许多作品,哪些是您印象比较深的?

江坪:我比较满意的第一件作品,是我写的第一篇纪实文学《在甬江怒潮中》。那是年,5万多字的一本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一个多礼拜就写好了。这对我来说,打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第二篇比较满意的报道,是写路甬祥的长篇通讯《中国讲师和德国博士帽》。我采访路甬祥的经历,对于现在的记者来说,也是很有用的。路甬祥研究的领域是机械液压,他在西德通过刻苦攻读,和导师一起研究,获得5项专利。作访问学者结束后,他婉拒了西德的高薪聘请,回到母校浙江大学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铁瑛专门要我好好报道路甬祥。

省委书记布置任务,让我倍感压力。特别是路甬祥回国后,很多媒体都想采访他。为此,路甬祥提出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统一接受采访。可是仅通过记者招待会,怎么可能写出详细而又感人的故事呢?于是我决定先打“外围战”——采访他的家人和同事。有很多细节,正是路甬祥的家人告诉我的。比如他在和夫人的通信中,写了一首怀念祖国的诗,他夫人就读给我听了。路甬祥听他家人说,有一个浙江日报的记者专门来采访过他们,也觉得很感动,最终答应接受我的专访。

在对路甬祥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当时的生活条件不太好,就将此事向铁瑛同志进行了汇报,省委专门指示要改善路甬祥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向采访对象“要材料”,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关心采访对象。

还有一篇我印象很深的报道,是《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当时,社会各界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省报老总编记者的责任是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