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8月19日,省委宣传部批复,同意按《新安晚报》名称试刊。9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刊;10月9日,出版试刊号。
◎11月,在合肥地区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记者。这是本报率先在全省新闻界改革用人制度,首次采用公开、公平的原则广揽人才。
年
◎1月1日,《新安晚报》正式创刊,对开4版,周三刊,邮发代号25-58,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份省级晚报。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为本报创刊题词“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办出新安晚报的特色”。
◎2月10日,推出系列报道《浩荡民工潮,拍打市场堤》,旗帜鲜明地被当时称为“盲流”的民工潮定下“时代潮流,可喜进步”的基调。
◎3月10日,著名作家艾青为报社题词“人人爱读新安晚报”。
◎4月20日,刊发《三次“上书”总书记的普通农民》(作者:朱颖,曹显钰),该稿获年度安徽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年
◎10月12日,首次公开提出“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办报宗旨。
◎11月25日,开办新闻传呼“蓝天台转”,对提供线索并被采纳见报者支付信息费。
年
◎11月23日,本报推出策划“百姓点将台”,通过“点将”的方式在*府官员和百姓中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问题。
◎12月,时任总编辑钱玉岁当选我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
年
◎5月23日夜,合肥市刑警支队3位民警在棕榈滩美食娱乐城执行公务时遭围攻、殴打。本报次日在报眼位置报道了此事,并进行追踪报道,历时一个多月,引起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棕榈滩事件”成为当年本报影响最大的战役性报道。
◎7月13日,本报与省高招办举行省内首次高招咨询活动。高招咨询会一直持续至今。
◎11月25日,头版头条刊登《合肥太吵了!》一文,在全省媒体中独家推出“禁鸣”报道,至12月16日,先后刊发稿件20余篇,引起社会各界和*府部门对汽车噪音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