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雷锋精神温暖羊城,7万个志愿服务岗位虚位
TUhjnbcbe - 2023/2/27 8:48: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符畅图/通讯员广志协

在广州市民*局的指导下,近日,广州市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广志协”)启动“赓续雷锋精神·共展志愿新貌”年学雷锋月志愿服务大行动。据统计,学雷锋月期间,全市11个区将有余场次志愿服务活动上线广州公益“时间银行”,提供逾7万个志愿服务岗位。

“时间银行”年度报告出炉

近日,广志协发布了《年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年度报告》,报告显示,50岁以上注册志愿者约占总注册志愿者人数的11%,占年度服务时数排名前名志愿者的65%;此外,为老志愿服务已成为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年度服务需求最多、参与人次最多的领域,年度累计开展场助老扶老志愿服务活动,占服务活动总数的30%,逾6.2万人次志愿者为万人次社区困境长者提供服务;老年志愿者使用时间积分兑换物资和服务的次数显著上升,据统计,已有位老年志愿者尝试在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兑换了生活物资、防疫物品、辅具租赁服务及养老服务等。总体而言,老年志愿者发挥的积极作用愈加凸显,老老互助的氛围愈加浓厚。

据广志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学雷锋月,为老志愿服务也依然保持热度,岗位需求多、参与人数多,为此,广志协还将组织为老志愿服务领域的专家导师团队,开展系列为老志愿服务主题培训,包括为老志愿服务技巧、长者护理知识、防疫知识等内容,助力提升志愿者的为老服务技能。

越秀区颐康中心解锁“时间银行”试点功能

年度,越秀区是“时间银行”注册志愿者人数最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数量最多的行*区域,学雷锋月期间,越秀区的志愿服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越秀区社区志愿者在近日的上门探访中,得知永曜南街独居老人谭姨刚接受了甲状腺手术,便为其在“时间银行”“微心愿”板块申请了一次术后居家护理服务,不久之后,线上发布的需求得到响应,谭姨迎来了专业康复理疗师的“到家服务”。志愿者表示:“不仅要看到服务对象的需要,还要紧跟潮流,动态了解可以链接到的服务资源,才能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

另一名越秀区的志愿者江雪梅,则在和社工一同上门为高龄长者蔡姨送完餐后,回到北京街颐康中心获取了她使用时间积分为自己兑换的专业理疗服务,她说,“现在很方便,我们可以线上报名参加颐康中心的志愿活动,又可以在这里获得他们的专业服务,帮到别人又帮到自己,一举两得。”

原来,年9月,在市民*局的指导下,广志协与越秀区部分颐康中心携手推动颐康中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站试点工作,引导50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就近参与颐康中心发布的志愿服务积累时间积分,再根据自身需求就地兑换相关养老服务,从而推动养老服务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的有效衔接,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在地培训、在地服务、在地兑换、在地颐养”的互助养老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培训、服务组织及活动参与,许多志愿者已积累了不少服务积分,可以开始享受“在地兑换”服务。

据了解,颐康中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站将于近期在全市铺开,为更多的志愿者提供服务。

全市11个行*区志愿服务活动精彩纷呈

适逢新学期开学,越秀区有志愿者为11岁困境儿童滔滔送上了文具、笔记本等“助学包”;*埔区有志愿者上门为孤寡老人测量血压,细心叮嘱生活起居;荔湾区有社区志愿者开展“耆趣智课堂”,为70岁以上独居、空巢等困境长者开展智能手机操作教学,助力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番禺区有社区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的作业辅导服务;从化区发挥区域特色,持续打造“爱心到家”“如愿行动”等品牌项目。

海珠区有志愿者把义剪、义修等便民服务开展到了社区广场;白云区有志愿者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协助接种疫苗的市民完成信息登记;增城区有志愿者走进乡村,开展防疫知识宣传;花都区有志愿者爱心助农、促创收;南沙区有志愿者致力开展文明引导服务……全市各区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志愿者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核。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曾潇

1
查看完整版本: 雷锋精神温暖羊城,7万个志愿服务岗位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