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心从229名确诊摸排22万人
TUhjnbcbe - 2023/3/2 19:00:00
02:53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是阻止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措施。流调又是锁定传染源、切断疫情传播链的核心环节。

50分钟形成轨迹研判报告,5小时内形成公安研判报告,12小时形成卫健专业流调报告——这是此次南京疫情中流调作战中心“跑”出的极限速度。截至年8月7日0时,从名确诊人员摸排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员2.2万人,有数千人在与时间赛跑!

当被调查者电话里说某日咳嗽了几声……

“这个密切接触者×日之后就已经在集中隔离中,从两人生活交集来看,他的妻子并没有与他有密切接触,可以不算做‘次密接’。”联合流调二组的办公室里,6位组员各自从电脑屏幕上的数据里“挖”出有效信息,他们在讨论一名女性是否需要被认定为“次密接人员”,他们的结论,关系着这名女性是否需要集中隔离14天,更关系着一条可能存在的传播链能否被掐断在当下。

管住重点人的同时,也要放开健康人。“所有结论都非常审慎。对每一个病例,我们都努力做到科学准确。”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丁松宁举例说,在流调中,被调查人会说到很多细节。“比如,有的病人说,我某月某日咳嗽了一两声,某日就是发病时间吗?不尽然。”丁松宁说,这个时候,不仅要根据病人描述,还要结合病人的既往接触史、疾病史、新冠传播特点,审慎地判断发病时间,然后再根据发病时间来排查接触者。发病时间的处置极为重要,很多措施的启动时间都与发病时间直接挂钩,发病时间不准,很可能就带来“漏网之鱼”。

在处置聚集性疫情时,判断首发病例也要准。首发病例是群体中第一个出现症状的病例,如能够快速锁定首发病例,有利于快速控制疫情。通过详细的个案调查、绘制流行病学曲线,可以初步判断传播模式。“根据潜伏期向前搜索发现首发病例,对首发病例的调查,可以更容易发现疫情的传染源头。”丁松宁表示。

“坚持以侦查的思维、破案的韧劲,第一时间把潜在感染者找出来。”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副局长张蔚说,在此轮疫情中,利用大数据支持,“流调作战中心”还创新开展“建模搏疫”工作,搭建了6大项、20个模型。截至年8月7日0时,累计对名例阳性人员排出密接、次密接和潜在风险人员2.2万人,防控的实效性、精准性不断提高。

“跑”出极限速度,背后有24小时待命的千余人

“我今天是早上8点半坐到位置上,起身次数是个位数。”江苏省疾控中心疫苗临床评价所的王菲告诉记者,在疫情初始流调工作最吃紧的时候,他们工作到凌晨三点是常事,一天呼出上百个电话,“任务不停,连觉得累都没有时间。”

在南京市“流调作战中心”,每一个人都是24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疫情发生后就没有回家,后半夜如果没有新的流调案例,那么抓紧时间咪个囫囵觉,一有情况,随时投入到工作中。宁让我们等案例,不能让案例等人!”张蔚说。

这样24小时待命的流调人员,不仅仅是“流调作战中心”的百余人,他们其实数以千计。

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根据南京市疫情联防联控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公安部门牵头卫健、工信等部门组建成立了南京市“流调作战中心”,在市级层面上,在市公共卫生中心派驻13名警力的基础上,抽调50名卫健部门的流调专家进驻“流调作战中心”,与80名公安民警集中办公、合成作战,以5至6人一组的形式,分组负责对阳性人员的轨迹回溯、电话回访、分析研判等工作。在区级层面上,按照“2名卫健人员+1名公安民警”的编成,还有组、多人的前方3人小组,负责实地调查、见面核查等工作。后方发现大数据无法核实的部分,前方小组迅速出动,深入实地展开走访调查。“大数据加铁脚板”,才能最快速度筛出风险人员。

“公安与疾控人员在一起办公,改以往的‘串联’模式成‘并联’模式,最大可能地压缩信息的流转层级,信息秒级推送,一旦有核酸检测初筛阳性成员,同步检测,同步转运,同步流调、同步处置。”张蔚表示,在此轮疫情中,“流调作战中心”24小时响应,流调的速度也“跑”到了极限,基本做到了50分钟形成轨迹研判报告,5小时内形成公安研判报告,12小时形成卫健专业流调报告的速度。

如果您接到流调

新冠肺炎在我国被划分为乙类传染病、实施甲类管理,市民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不仅是应当履行的责任,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仍然需要广大市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积极配合流调工作,如遇流调人员登门或电话流调,请不用担心,也请务必提供准确信息,为科学评估疫情动态、采取正确防控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故意隐瞒情况,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流调工作人员在表明身份后会询问详细的个人信息,但是绝对不会询问资金、账户、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假如接听到的电话涉及到产品推销、收取费用等情况,均可以判定为诈骗,要直接挂断,并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校对李海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心从229名确诊摸排2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