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王钦远(化名)出生于竹溪县偏远农村,20多年前他第一次来到十堰城区找工作,花光了积蓄,举目无亲,最终流落街头。万般无奈之下,他来到十堰日报社,向只见过一面的朋友寻求帮助。让他感动的是,有5位好心人向他提供帮助,让他渡过了当时的难关。如今20多年过去,王钦远通过本报,想找到曾帮助过他的人。
“想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据王钦远介绍,由于家庭贫困,他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因自幼喜好文学,写得一手好字,读书时参加过学校的诗词文学社。辍学后,还自学文学知识。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养家糊口,他带着几十元钱,来到十堰城区,准备找一份工作。
来到陌生的城市,找工作四处碰壁。不到一个星期,王钦远就身无分文,最终流落街头,每天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一天,王钦远偶然想起十堰日报社曾有人和他一起参加过竹溪县文联组织的跨校诗词文学社团活动,能否寻求他们的帮助?
犹豫再三,王钦远来到了十堰日报社,辗转打听,找到了几位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让他没想到的是,有4位好心人共赠予他元现金,还有一位叫何瑞东的人借给他一套衣服,让他面试的时候穿。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我不会给他们添麻烦。我和他们只见过一面,但他们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我,让我感到温暖。”王钦远说,这件事在自己心里装了20多年,如今想找到这些人,向他们表示感谢,加倍还钱给他们。
“不用他还钱,知道他过得好就行了”
王钦远找到记者时,将曾帮助过他的好心人姓名、当时的工作单位一一列举了出来。记者看到,名单上共有5个人,分别是冰客、杨箫瑟、周鸿猷、梁时荣和何瑞东。冰客和杨箫瑟目前在十堰日报社工作,当年他们分别给了王钦远40元钱。
“他现在过得好就行,不需要他还钱,我们都是热爱文学的人,他有困难找到了我,我没有理由不帮。”杨箫瑟告诉记者,借钱是出于本能,但没想到王钦远将此事铭记至今。
冰客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也表示不需要王钦远还钱。“当时我正在办公室,他忽然进来说没有回家的路费,我听到后马上把身上的40元钱都给了他。他的诗词写得不错,后来我也托人打听他的情况,还想帮他介绍工作,但一直没有打听到他的消息。”
“何瑞东借给我的衣服,在面试时不小心弄脏了,我本想把衣服洗干净、熨烫平整后再还给他,可不小心将衣服烫了洞,直到现在,还心怀愧疚。”王钦远说,何瑞东也是竹溪人,当时在东风公司44厂工作。自己曾多方打听对方的消息,但一直无果。希望通过本报能找到昔日的朋友,亲口说声对不起,并将新衣服还给他。(十堰晚报秦楚网记者王琪编辑柚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