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交通卡口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二桥)收费站作为重要的交通卡口,日均车流量在2万辆车左右,为了更好的做好入城车辆的查验,栖霞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执法大队从4月5日起,不断派出执法队员支援卡口防疫,通过闭环防疫的方式,24小时守护,筑牢“外防输入”防线。
防疫队伍里的“老兵”有奉献有热血
王超是栖霞区城管执法大队巡防三中队的副中队长,他也是一名“专业”的防疫志愿者,年他第一批报名参加了南京南站防疫突击队,负责外地来宁人员转运安置工作。年7月,南京突发疫情,他报名来到沪宁收费站交通卡口,和同事们一起负责入城车辆的查验工作。今年3月以后,王超先后报名参加尧化临时管控区防疫、二桥交通卡口防疫等工作。
王超作为执法大队第二批参加长江二桥交通卡口闭环防疫的工作人员,在4月24日出发前,他专程探望了90岁的外婆,生病的外婆得知他要去交通卡口防疫,需要闭环管理30天不能回来,很是不舍,但她还是鼓励外孙保护好自己,不要怕吃苦。5月19日晚,还有几天就要轮岗休息的王超,接到家中的电话,疼爱自己的外婆病重,已是弥留之际。王超和点位长汇报后,结束了闭环,立即赶回了家中,外婆在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去,王超说:“人有悲欢离合,外婆的离开,让我更加坚定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的决心,作为一名*员,我会尽我自己的全力,好好奉献,守护好大家,也呵护好自己的小家!”
多次报名支援一线义无反顾敢担当
艾大阳是栖霞区城管执法大队的队员,也是一名11年*龄的共产*员。南京本轮疫情发生后,他多次报名支援,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来到防疫一线。
3月25日他接到紧急集合通知,奔赴南京东机辆段封控区。他坚守封控区14天,每天工作12小时,做好闭环车辆转运、出入人员登记、物资搬运等工作。因封控区的铁路机辆段工作具有特殊性,闭环人员24小时不间断出入,防疫工作更加困难,艾大阳在岗位上经常是忙的脚不沾地,有时候晚饭都来不及吃。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这个坚强的小伙子没有抱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做好完成各项防疫任务。
4月下旬,区里再次号召机关工作人员支援交通卡口,艾大阳的孩子还不到两岁,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而艾大阳的妻子也在机关,需要下沉社区,协助辖区做好内核酸检测点工作,他和妻子商量过后,决定克服困难,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4月24日,他又随队伍来到了八卦洲长江大桥(原长江二桥)交通卡口,按照“逢车必检、逢人必查”的要求,严格检查过境车辆的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他说:“我是*员,疫情面前,就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践行一名*员的初心使命!”
交通卡口副班长防疫工作“小家长”
对于执法大队的何富丞,大家最多的印象是帅气,但这位帅气的队员还有更多的特点,比如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何富丞积极报名各项防疫任务,3月22日,他随着大队防疫支援队来到尧林仙居临时管控区,到了小区后,第一时间便开始了疫情防控工作。这个小区非常庞大,登记在册的一共3个苑97栋多户多人,何富丞和同事们担负起了配送物资、协助核酸检测、宣传防疫知识的任务。每天的物资配送,他都在没有电梯的老式住宅楼里,上上下下跑了无数遍,不辞辛劳,只为守护。
4月24日,他又来到了八卦洲长江大桥(原长江二桥)交通卡口,细心的他被大家推选为副班长,除了负责重点涉疫地区来宁的车辆引导外,他还要担负起内外沟通的责任,俨然一名照顾各方的“小家长”。对内,他要根据大家的情况,排定好班次,有时工作压力大,大家难免有些情绪,作为副班长的何富丞还要及时做好情绪疏解。对外,他要对接卡口领导小组,车辆多的时候,及时增派人员、调整车道,尽可能减少疫情对交通的影响,确保“一断三不断”。
关键时刻亮身份做好群众知心人
上午11点,在八卦洲长江大桥交通卡口查验点,来自栖霞区城管执法大队龙潭中队的副中队中童瑞晨在紧张的忙碌着,他是查验点的副班长,他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引导重点涉疫地区来宁车辆的登记。为了避免潜在的接触风险,童瑞晨的工作要靠一台喇叭完成,每当重点涉疫地区的车辆驶来,他就会手举一块写有电话号码的提示牌,通过喇叭喊话道:“请不要下车,车窗摇起来,打这个号码,他会帮助你。”然后车辆就能联系到查验点班长,按照防疫的相关规定,车辆和人员会被合理引导、妥善安置。
童瑞晨和其他4名副班长一起,三班倒,每天工作8个小时,为几十辆车提供引导服务。工作中虽然只需要喊那几句简单的话,但是要在一天重复几十遍,高峰时甚至上百遍,实属不易。在短暂休息时,童瑞晨会吃一片护嗓喉片,再继续投入工作。“缓解一下嗓子痛,一个白班,一个小夜班,一个大夜班,三个班轮着转,而且最近昼夜温差比较大,有时候能达到十几二十摄氏度,时间久了身体还是有点吃不消的,好在工作得到过路司机的理解与支持,心中感觉很有力量”
“守一座城,发一束光,在交通卡口防疫的经历让我毕生难忘,那些高温和风雨,那些疲倦与坚持,就是一名共产*员初心使命的最好证明!”童瑞晨在“战疫日记”中认真地写道。
通讯员朱薇洁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可
校对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