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内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太原与公交车相伴44年一名老公交修理工的
TUhjnbcbe - 2023/4/6 23:28:00

武小林和公交车零件打了44年的交道,更见证了太原公交的变迁。

作为一名公交修理工,他的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早就习以为常了。但今年却与以往不同,因为再过一个多月,他就将光荣退休。“我要坚守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月,站好最后一班岗!”

退休,不愿提及的话题

3月12日早5时30分,武小林准时出现在公交三公司修保车间。作为车间主任,他到岗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同事的到岗情况和工作状态,发现有人精神状态不好,立即开导帮助调整,以防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和每一个人谈过话后,他开始在车间内巡查,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检查安全隐患,检点安全生产。忙完这些事后,差不多就8时了。

“大家都加把劲,把所有公交车的车况搞好,保证市民出行安全舒适。”接着,他开始指导修理工维修保养车辆。同事们在维修中有了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请教武小林,再复杂的问题他也能迎刃而解。配件不足了,他赶紧联系厂家发货,电话中他会和对方“念叨”很久,不仅要求保质保量,还要最快时间发货。一上午的时间,武小林一直忙忙碌碌,很少坐下休息。他的年纪最大,不少同事看到后,都劝他歇歇,他总是摆摆手或摇摇头。

采访期间,随行的车间工作人员不断提醒记者少说“退休”两个字,因为这是武小林最不愿提及的话题,可还是不慎被他听到了。武小林笑着说:“守护公交车是我多年的习惯,趁着还没退休,我多干一点。一线驾驶员满意了,乘客坐着舒适安全了,就是对我44年工作的最好嘉奖。”

见证,太原公交的变迁

武小林年参加工作,从机务员干起。因他做事认真,喜欢研究学习,很快就成了公交修理工,一直到如今的车间主任。他几乎每天都是早晨5时30分到岗,坚持了44年。

“我刚上班那会儿,咱们太原的公交车虽然不多,但修理工的劳动强度还是很大的。”武小林回忆说。那时的公交车零件又笨又重,拆卸安装都很费事,修理工不光需要技术,还得有一身力气。随着时代的发展,太原的公交车由燃油改为燃气,再到电动车,公交车维修也由过去的“机械作业”转变为“电机作业”。“如今的劳动强度虽然小了,但对技术要求更高了。我希望大家平时能多学习,一定要保证公交车的安全。”武小林说。

在记者眼中,武小林个头不大,说话和蔼可亲。可在日常工作中,他只要发现维修质量有问题,立刻就会扯开嗓门“教育”,直到对方改正为止。

谈到这一点,武小林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他严肃地说:“公交车不是普通的车,涉及到公共安全,因此保养维修公交车绝对马虎不得。”

坚守,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同事眼中,武小林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无论是保养维修,还是修旧利废,再到后勤保障,他都做得非常好。除维修技术过硬外,他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多功能操作台”,维修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他想出了“6S”管理法,要求修理工操作完成后,第一时间清理杂物,工具和零件摆放整齐,这样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职工的素养。

说到家人,武小林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愧疚。这么多年,他一直早出晚归,家里全靠妻子。年夏天,妻子因心脏病住院接受手术,他没有请一天假陪伴。众人劝他,他表示还是在车间比较安心,女儿正好放假在家,能照顾老伴。“我退休后的打算,就是带着老伴儿自驾游,好好陪陪她。”武小林笑着说。

这几天,武小林工作格外认真,对同事的要求也更高了,几乎每个人都被他大声“教育”过。“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希望年轻人能接过接力棒,把公交修理人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记者袁剑锋通讯员张玉珊文/摄太原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原与公交车相伴44年一名老公交修理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