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中已有13座城市的GDP超过万亿元大关。其中重庆、苏州的GDP均超过2万亿元,紧追一线城市,西安则在新一线城市中增速位列第一。毫无疑问,在新发展格局下,提振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除了经济总量以外,新一线城市消费市场表现如何,哪座城市更有冲劲?
从时尚消费来看,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不容小觑。特别是与时尚越来越紧密的新消费品牌在新一线城市中正爆发式地成长。图为顾客正在合肥一家商场里选购衣服。CNSPHOTO提供
重庆社零总额破万亿元
事实上,新一线城市并没有“官方认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都、杭州、重庆等城市迅速崛起,为即将或已挤在一线城市的人提供了更多发展选择。这样的城市被称作新一线城市。
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年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年,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实力谁更胜一筹?具体来看,重庆GDP(国内生产总值)以.79亿元,无限逼近一线城市最后一名广州亿元。重庆之后,苏州GDP也突破2万亿元,紧追一线城市,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六。同时,苏州也是唯一一个普通地级市。
专家认为,重庆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都比广州大得多,在新发展格局下,优势将更加明显,再加上庞大的人口要转移到城镇,这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都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苏州则背靠上海,上海的溢出效应特别明显。
南京、长沙、郑州、合肥、西安等城市年GDP增长3%以上,属于15座新一线城市中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尤其西安全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同比增长5.2%,增速领跑其他新一线城市,并且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9个百分点,终于成为“万亿俱乐部”中的一员。尽管被南京超越,天津年的GDP也超过了1.4万亿元。
除了经济总量作为基础以外,通常来说,一个地区消费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当然离不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15强城市来看,重庆位居第三名,达.2亿元,紧追上海.5亿元、北京.4亿元,超过广州.66亿元、深圳.83亿元。成都、苏州、南京分别位列第六至第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亿元、.98亿元、.03亿元。其中,从消费总量上看,重庆是全国第三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的城市;从增速上看,年重庆消费增速同比增长1.3%,位居首位。
此外,青岛经过几年蛰伏,在年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消费成绩单。年,青岛举办了系列促消费活动,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1.5%,成为北方主要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城市。其中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9%、23.9%。
苏杭数字消费潜力足
与重庆的汽车、电子和材料、装备、医药等产业增长拉动不同,苏州主要靠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升级。数据显示,截至年年底,苏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逼近1万家,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杭州数字经济也在加快发展,其中,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持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数字消费正成为各大城市推进消费升级的优势赛道和闪光亮点。以杭州为例,该市的“蚂蚁链”连续4年专利申请数居全球第一,已经落地食品安全监管、正品溯源、跨境汇款、消费贷款申请等50多个场景,每天上链量超过1亿次。依托高科技企业、高水平院所、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数字新技术的聚合效应,推动实现“0到1”的突破、“1到N”的跃升,这些都将为数字消费提供无限想象空间。
新经济也已成为成都一大特色标签。截至年年末,成都已拥有6家独角兽企业,新经济企业从18万家增至36万家,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
此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