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清河在翻阅相关卷宗资料。大庆晚报记者姚忠源摄
一头简洁利落的短发,眉目有神,戴一副细边眼镜,脸上总是挂着谦和的笑容,他就是大庆市信访局来访接待科科长代清河。
在大庆,熟知他的老百姓不少。从事信访工作18年来,有近10年时间在来访接待一线工作,负责信访接待和信访矛盾调处工作。他用18年的辛苦付出、真情服务、无私奉献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不少人这样评价代清河,“有责任心,有干劲儿,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优秀信访干部的形象”。
近日,国家信访局第二届“寻找最美信访干部”入围人选名单正式对外公示,全国共有50人入围,代清河名列其中,也是我市唯一入围者。
化解众多“疑难案、骨头案”
年,大学毕业的代清河通过公务员考录,来到信访接待一线工作。
那时,办公条件简陋、工作人员少,是个“苦差”。代清河却稳稳地扎在了接待岗位上,独立负责起全市上访群众的接待工作。在接访过程中,他遭受过冷嘲热讽、挨过骂、挨过打、眼镜片被摔碎过、崭新的白衬衫也被撕破过,但他却无怨无悔,十几年来接待十余万人次的上访群众,帮他们解决了编制、讨回了工资、化解了纠纷……
大庆市某职工自建楼居民近10年都没用上自来水,30多户居民一直在楼前打井取水,无奈之下来到信访部门上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不怕苦、不怕累,多方协调、坚持不懈,先后4次召集属地*府、责任单位相关人员协调处理,终于帮居民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这仅仅是代清河十几年工作中的一个案例,但老百姓却深深地记住了他的好。
信访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满怀责任地去做信访工作,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带着这份情怀与担当,多年来,代清河主持协调处理信访案件近3万件,接待来访群众10余万人次,利用公职律师身份接待处理信访案件余件次、3万余人次,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余件次,很多久拖未决的“疑难案”、“骨头案”都在代清河的推动下得到了化解,他成为了“枫桥经验”大庆模式的践行者。
代清河的同事评价说,他对来访接待、复查复核、案件督查、来信受理、人民建议、网络投诉等各种业务都十分精通。
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让不少部门向代清河抛来“橄榄枝”,也有律师事务所开出优厚条件,但都被他回绝了。
在代清河看来,扎根信访这片沃土,为民解难、为*分忧,这是值得自己用一生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工作有创意更有好点子
代清河大学毕业于法律专业,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拥有公职律师身份,在工作中,他善于学习创新,从不墨守成规,尤其是担任来访接待科科长后,在工作中更是脑子活、点子多。
年,代清河引入群团、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参与信访矛盾化解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多元化调处室,化解了大量信访案件。调处室在当年7月6日成立第一天,就参与调处化解了大庆某公司生产车间80余名女工因解聘失业,要求企业支付双倍薪水赔偿的信访问题。这种工作模式得到市委市*府的高度认可。
为了落实好国家和省信访局“最多访一次”的工作目标,及时处理好初信初访,代清河在来访接待窗口设置了初访办理窗口,将案情清晰、责任明确、群众关切的信访事项纳入快速办理程序,缩短办案时间,通过快速办理程序,平均办理一个信访案件只要2.4天,甚至有些信访问题在群众来访当天就能得到解决,极大地减少了群众维权的时间和成本。
代清河在选调挂职干部时,改革抽调干部模式,重新设计制定管理方案,按市主管领导分工重新划分组成了6个战线调处室。在工作上,他不断在“调”和“处”上下工夫,创造性地建立了“窗口调、联合调、重点调”的三级调处模式,减少信访问题处理的中间环节,形成了接谈、分析、调处、交办、督办“一条龙”运行模式。
工作中,代清河还充分发挥法律和信访接待的专业优势,不断深入案件当中化解信访矛盾。
我市某小区因供水管线质量问题多年跑冒滴漏引发停水,多个部门推脱责任。代清河运用法律专业知识明确细化各方责任,最终让几家责任单位按照各自责任划分出资为小区更换了供水管线,使这一信访积案得到彻底解决。
多年来,代清河不断推出信访工作创新模式、化解方法,让我市的来访接待工作成绩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点名表扬。
架起沟通群众的“连心桥”
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发生后,代清河每天驱车60余公里到防控疫情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他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排查掌握返乡人员,建立业主